太平境內有三條大的河流,即浦溪河、麻川河和秧溪河,均濫觴於黃山山麓。其中浦溪河浩浩蕩蕩,流經耿城、甘棠,注入太平湖。河上架有兩座古老的大石橋,人們習慣上把浦溪河稱著“大橋河”。這是一條在我心中流淌的溫暖河流,它承載著我童年許多美好的記憶。小時候,我和我的夥伴們玩山就去“寶塔山”,玩水就去大橋河。60年代的大橋河,河道開闊,河水清澈,河堤兩側大樹成蔭,灌木濃密。大橋上游大約500米,有一個叫水碾的河段(當地老百姓以水為動力,衝動大木輪旋轉,用來舂米的處所),河面特別開闊,水勢平穩,成為人們游泳的好地方。夏日的傍晚,大人小孩成群結隊的來到這裡,水面上人頭攢動,打水仗、比扎水猛(潛水),嘻水打鬧,一片沸騰。我是比較喜歡下河洗澡的男孩之一,在水裡盡情嘻耍後,拖著疲憊的身軀爬上岸(我採用的“狗爬式”泳姿特別費力)在河灘灌木叢中換好短褲,摘一根小竹杆挑著溼漉漉的短褲,扛在肩上,踏著夕陽的餘暉,走上回家的路。當時靠大橋公社一側的河岸,是平原大畈,除了稻田,河灘地裡都是種著各種蔬菜,三角竹籤架上掛滿四季豆、黃瓜、角豆,還有大片的甘蔗地,赤腳踩在柔軟的細沙地上,穿行於農戶地頭田間,微風拂面,稻香四溢,是多麼的愜意呀。再說說橋,上游的張家埂石橋我不說了,我兒時去的最多的是大橋公社旁邊的大橋,這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橋,建築年代我無心考證,僅從橋上石護欄斑駁的印跡,足以反映它所經歷的滄桑歲月,橋下用青石板搭成的洗衣鋪,一字展開,一年四季人跡不斷。勤勞的婦女們在河邊總有洗不完的東西,在沒有自來水只有井水的時代,為漿洗床單等大件衣物時,城裡機關的女同志就喜歡騎著腳踏車到大橋河來洗。婦女們一邊搓洗,一邊張家長李家短的說笑,蠻錘聲此伏彼起。河水裡魚蝦成群,追逐著人們淘米時漏下的米粒,河面上一群白鵝和鴨子在逐波嘻戲,傍晚時分,遠處炊煙裊裊,小鳥喳喳歸巢,一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象。如今這一切都成為永遠的記憶,只是在我的心中大橋河依然是那樣的清澈,依然在含情脈脈的流淌
太平境內有三條大的河流,即浦溪河、麻川河和秧溪河,均濫觴於黃山山麓。其中浦溪河浩浩蕩蕩,流經耿城、甘棠,注入太平湖。河上架有兩座古老的大石橋,人們習慣上把浦溪河稱著“大橋河”。這是一條在我心中流淌的溫暖河流,它承載著我童年許多美好的記憶。小時候,我和我的夥伴們玩山就去“寶塔山”,玩水就去大橋河。60年代的大橋河,河道開闊,河水清澈,河堤兩側大樹成蔭,灌木濃密。大橋上游大約500米,有一個叫水碾的河段(當地老百姓以水為動力,衝動大木輪旋轉,用來舂米的處所),河面特別開闊,水勢平穩,成為人們游泳的好地方。夏日的傍晚,大人小孩成群結隊的來到這裡,水面上人頭攢動,打水仗、比扎水猛(潛水),嘻水打鬧,一片沸騰。我是比較喜歡下河洗澡的男孩之一,在水裡盡情嘻耍後,拖著疲憊的身軀爬上岸(我採用的“狗爬式”泳姿特別費力)在河灘灌木叢中換好短褲,摘一根小竹杆挑著溼漉漉的短褲,扛在肩上,踏著夕陽的餘暉,走上回家的路。當時靠大橋公社一側的河岸,是平原大畈,除了稻田,河灘地裡都是種著各種蔬菜,三角竹籤架上掛滿四季豆、黃瓜、角豆,還有大片的甘蔗地,赤腳踩在柔軟的細沙地上,穿行於農戶地頭田間,微風拂面,稻香四溢,是多麼的愜意呀。再說說橋,上游的張家埂石橋我不說了,我兒時去的最多的是大橋公社旁邊的大橋,這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橋,建築年代我無心考證,僅從橋上石護欄斑駁的印跡,足以反映它所經歷的滄桑歲月,橋下用青石板搭成的洗衣鋪,一字展開,一年四季人跡不斷。勤勞的婦女們在河邊總有洗不完的東西,在沒有自來水只有井水的時代,為漿洗床單等大件衣物時,城裡機關的女同志就喜歡騎著腳踏車到大橋河來洗。婦女們一邊搓洗,一邊張家長李家短的說笑,蠻錘聲此伏彼起。河水裡魚蝦成群,追逐著人們淘米時漏下的米粒,河面上一群白鵝和鴨子在逐波嘻戲,傍晚時分,遠處炊煙裊裊,小鳥喳喳歸巢,一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象。如今這一切都成為永遠的記憶,只是在我的心中大橋河依然是那樣的清澈,依然在含情脈脈的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