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利姐
-
2 # 使用者73806946136
如何掌握幼兒心理學的研究物件?
一般兒童在學會了說話,學會了走路,學會了吃飯後,2~3歲到學齡前6~7歲的階段歸到幼兒期。
研究幼兒期兒童的心理一定要掌握幼兒的特點,幼兒的心理特點與幼兒出生在不同的家庭而有著不同的影響:有性格內向怕見陌生人的;有“初生牛犢不怕虎”膽子較大的;口語表達能力有強有弱,但模仿能力都比較強;對玩具喜新厭舊的;對沒見過的東西有興趣但注意力不耐久的;兒童大腦接受資訊增加記憶能力很強,對於思維能力是很弱的(近似於條件反射)。鑑於幼兒的種種心理特點在 施教過程中一定要掌握如下原則:
1,對膽怯兒童首先要讓他(她)得到安全感,鼓勵同齡小朋友多合群,膽怯是禁固自己接受教育的一大障礙,必先克服。
2,口語施教配以形象,兒歌,童謠或動作示範效果更佳,增強大腦映像,有助記憶。
3,知識性配以趣味性效果更佳,寓教於樂避免枯燥乏味。
4,施教時間要與兒童年齡相適應,年齡越小越不可超時,要與幼兒的注意力相匹配,避免造成厭倦。
5施教內容要適合年齡段,避免過於超前,形成”抜苗助長”,避免產生逆反心理,造成厭學。
6從小注重德,智,體,美,能的培養施教,隨時關注幼兒的每個細節,隨時糾正不良習慣對於養成一個好的習慣是至關重要的,不可忽視。如同一棵小樹苗長歪了及時較正,精心澆灌必然成材。
-
3 # 她視點團體諮詢師
題主這個問題,用詞恐有不當。
幼兒心理學研究物件就是幼兒。
研究者對於研究物件,不是要掌握,而是要研究啊。
幼兒的心理無法用語言傳達給研究者。
所以為了研究,先要弄明白幼兒在無法透過語言表達的情況下,如果與周圍人交流,如果表達對環境的適應與不適應。
幼兒心理學前輩們已經研究了很多,對幼兒的發育個心理規律都歸納詳盡。
作為後來的學習,研究者,其實研究重點不是去掌握研究物件而是看看你如何推陳出新,發現新的研究方向。
幼兒心理學還是非常有用的。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肢體表達能力都還沒有完善,所以多掌握一些這方面的知識還是很有幫助的。
特別是對於將要做爸爸媽媽,或者已經做了爸爸媽媽的人們,更是需要多瞭解幼兒心理方面的知識。
幼兒心理學就是開啟幼兒世界的鑰匙。每個人,生來都沒有自帶說明書,幼兒心理學就是非常實用的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