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847486145697

    陶淵明辭官歸隱田園後,過著溪間垂釣,縱情山水,一似閒雲野鶴,無拘無束的生活。

    隱居生活

    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淵明最後一次出仕,為彭澤令。十一月,程氏妹卒於武昌,淵明作《歸去來兮辭》,解印辭官,正式開始了他的歸隱生活,直至生命結束。

    此時的淵明,政治態度入於明確的時期,思想上也入於成熟的時期。不同於之前的躬耕生活,這時的他是有意識的了:他這樣做,而且也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

    他以往的田園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時卻是勞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於一般農民的生活。期間他創作了許多反映田園生活的詩文,如《歸園田居》五首、《雜詩》十二首。

    義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淵明家中火災,宅院盡毀,被迫遷居。

    義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詔徵他為著作佐郎,淵明稱病沒有應徵。

    義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為江州刺史,約於此年或稍後一二年結交淵明,二人之間有軼事量革履、白衣送酒。

    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顏延之為始安太守,與淵明結交,有軼事顏公付酒錢。

    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濟聽聞淵明之名,去看望他,贈以粱肉,並勸他出仕淵明卻拒絕了他,所贈粱肉也沒有收下。同年,淵明卒於潯陽。他去世以後,友人私諡為“靖節”,後世稱“陶靖節”。

    擴充套件資料:

    從陶淵明自己撰寫的詩句中,人們還是能瞭解到陶淵明當時的生活狀況。《歸園田居》雲:“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十餘畝土地,八九間房屋,足以自耕自足,養活自己,這也是他能夠享受田園生活的基礎。

    逯欽立先生在其校注的《陶淵明集》裡稱,陶淵明故居有三處,其一便是園田居,在廬山南麓,也就是陶淵明歸隱後的主要居所。朱自清先生也說“淵明始居柴桑,嗣三經移居,上京、南村、潯陽是也”。

    陶淵明在《歸園田居》所歌詠的不僅是他歸隱後的生活寫照,也是他理想的生活願望。“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下,他創作出了“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的詩句,也創作出《桃花源記》等經典之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橘子的英文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