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白世界33972750
-
2 # 黃河不死
臨摹多久可以創作沒有規定,因為你每天都在創作,首先從臨摹的角度講,臨摹是從不像到像的過程。不像就是在創作。問題是你的創作得有人接受,如果你的字受眾廣,而且大家都認為你的字是另一種體,是一種享受,那你就成功了。但是這種情況很少,例如懷素,大部分人都是臨摹名家字帖,從不像到像有些就需要幾年,十幾年,甚至一輩子,從像到創造新字型被人接受,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都死在黎明前。所以說沒有一定之規說需要多長時間臨摹才能創作。實際上臨摹的過程就是創作的過程。只不過大多數的創作不被人接受罷了。
-
3 # 臨池管窺
書者造詣至深時,相信都深有體會:臨摹先賢碑帖手跡,是終身修執之事!生帖之熟摹……熟帖而生臨也。。。
臨帖與創作轉換,因人而異。有人循舊守矩,漸成依賴;有人朝就夕變,銳意精進。然而守舊者可於精熟後參與性情,過渡自然而具自家面目,下筆有由,來去有據……;精進者雖個性早熟,然如無根之水,無本之木……。
因而臨帖切忌亦步亦趨,不敢越雷池一步;創作切勿刻意造作,生搬硬套。關鍵在個“度”字。個人以為:由臨帖進入到創作,是集堅持、自律、慎獨、悟性、學養的綜合體現,不以時間長短去衡量,還是應循序漸進、厚積薄發,自會水到渠成……!
書法通俗一些說就是寫字,如此強調,並不是想讓書法降低身份,而是為了突出書法的一個特徵,那就是實用性。如今不同古代,我們用毛筆寫字的實用性機會已經沒有了,練習書法便是從臨帖開始,而臨帖並沒有時間上的界定,一個書法愛好者,臨帖將是終生不棄之事。
說到創作,我一向不同意書法有創作一說,這就是前文強調書法的實用性的原因。書法更像是一種自然的表現形式,比如觸景生情,心有所感,寫封書信,做篇文章等等,沒有硬筆的年代,便是研墨提筆,順勢而書,作者在寫作的時候,甚至連字寫成什麼樣,都沒有去想,他想的都是心中所感,文詞之意。因此,書法更強調的是自然流暢,而不是先去設計一下,如何安排。也正是這樣,自古以來的經典法貼,並不是那些毫無瑕疵的創作之品,而是信手書來毫無做作之態的即興手稿,比如《蘭亭序》、《祭侄稿》等等,這可能也正是我們不能超越古人的原因所在,因為我們想的都是如何創作,而古人想的是美文妙句,在文學興致高潮時,不由自主的透過書寫表現出來了。書法唯一能和創作沾上邊的,我覺得就是寫春聯。
初學書法,臨帖入門,習字的時候一定要兼修詩詞文史等,並要不斷的進行文學寫作練習,不管臨習了多久,自己要想寫些東西了,那就用毛筆去寫,讓毛筆成為自己的書寫工具,而不是創作工具。
心中無法,書法已成矣。
(個人淺見,請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