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353437718626

    「巴」作為名詞的字尾其實詞量很小。我搜集了一下,帶「巴」字尾的詞大概可分為下面3類,就這些:1. 鍋巴、鹽巴、泥巴、*土巴(泥巴)、嘎巴(表面上附著的乾的固體。也指痂,這個意義我覺得也可以寫成「痂疤」(gā ba。痂是白讀))2. 結巴、啞巴3. 嘴巴、下巴、*肩巴/肩靶(肩膀)、尾巴、雞巴加*號的可能是方言1的來源比較明顯,即「巴」表粘結之義。最開始的意思是靠近(巴結;元·王曄《桃花女》「前不巴村,後不著店,怎生是好?」),然後引申出緊貼之義,然後是1中這種貼附後結塊的意思。我大開腦洞一下,這可能是來自東西貼壁時的聲音「ba~~」,而且以前還帶二等介音呢。現在的擬聲是bia或pia(苗阜王聲「bia在牆上」),也差不多嘛。但是這和「巴」的本義似乎沒什麼關係。「巴」本身是一種蛇(《說文》「蟲也。或曰食象蛇。象形」,儘管甲骨文並不這麼顯示)或者指巴國(卜辭中有「巴方」,當然也不一定就是後來「巴蜀」的「巴」)。所以很可能後來只是借字來表示ba這個音。仔細比較的話「鍋巴」、「鹽巴」的「巴」虛化得不如「泥巴」、「嘎巴」厲害,因為可以念陰平。2是一種表「帶某種缺陷的人」的字尾,起到將形容詞名詞化的作用,來源就不好說了。山東方言用的範圍更廣,包括:嘲巴(傻子)、呆巴(呆子)、瘸巴(瘸子)、瞎巴(瞎子)、癱巴(倒是有「癱子」這個詞,但是我從來不用)。括號裡的是普通話/北京話的用法。可見它其實和「子」字尾沒什麼區別,可能是山東更傾向用「巴」,而「結巴」、「啞巴」傳播得廣(因為沒有對應的「子」綴的說法)。此外還有「鄉巴佬」,不知道算不算是這個意思。3可能是表身體部位的字尾,但是也可能就是一般的小稱,因為「嘴」、「尾」、「雞」一個字就能表達完整意思了(「雞」本身就是陰莖的代稱),所以「巴」和加「子」、「兒」的用法類似。(方言中)也有「嘴子」、「嘴兒」、「尾兒」(yǐr)、「二尾子」(èr yǐ zi)、「雞兒」的說法。但是「下巴」的「巴」卻起到了名詞化的作用,來源不明。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嘴巴子、*腮巴子(腮幫子)、*臉巴子、*耳巴子(耳刮子)。不過我個人覺得和上面的用法無關,可能「巴子」(bà zi)本身就是腮幫子/臉頰的意思?為了避開表生殖器的「巴子/把子」而在前面加了個「嘴」、「腮」?受這個啟發,我也可以猜想「尾巴」、「雞巴」的「巴」是來自「把兒」的虛化,「尾把兒」、「雞把兒」是偏正結構(有點汙?)。此外還有「籬笆」,但「笆」是有實義的(《廣韻》「有刺竹籬也」),只是讀了輕聲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超級計算機用途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