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滴逃逃

    董承與種輯、吳碩、王子服、劉備、吳子蘭等6人謀殺曹操。

    在東漢末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劉協成了曹操的傀儡。隨著曹操日益飛揚跋扈,漢獻帝劉協不甘於繼續做曹操的傀儡,就與國丈董承密謀,刺殺曹操。於是,漢獻帝用鮮血寫出詔書縫在衣帶裡,秘密傳給董承。隨後,董承找到漢室的忠臣密謀誅殺曹操。

    《三國志先主傳》關於衣帶詔的記載: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會見使,未發。事覺,承等皆伏誅。

    《後漢書董卓列傳》關於衣帶詔的記載:帝忌操專逼,乃密詔董承,使結天下義士共誅之。承遂與劉備同謀,未發,會備出征,承更與偏將軍王服、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結謀。事洩,承、服、輯、碩皆為操所誅。

    根據《三國志先主傳》和《後漢書董卓列傳》關於衣帶詔的記載可以知道,董承是與偏將軍王服、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昭信將軍吳子蘭,當然還有著名的劉皇叔劉備等6人一起密謀誅殺曹操。並且在建安五年(200)正月,事情就敗露了,董承、王服等人被曹操誅殺,而我們的劉皇叔事先感覺不對,提前逃離了許都,得以倖免。

    擴充套件資料:

    在《三國演義》中,衣帶詔事件是非常引人矚目的。但是,對照歷史,我們明顯可以發現董承案的幾個與演義不同的地方:

    一、歷史上,董承未必是什麼公忠體國的人,而在演義裡,董承成了大忠臣。

    二、歷史上,董承是董貴人之父,在演義裡,董承成了董貴妃之兄,輩分錯了。(這點我不知道編者是看的哪一版《三國演義》,在我看的那一版裡面,用小字註明了當時的“國舅”稱謂就是指的皇帝的老丈人,因為當時沒有“國丈”的稱呼,所以這一點並不能作為差別,只能說是後人理解不同)

    三、歷史上,董承到底有沒有接受漢獻帝詔書,換一句話說,漢獻帝是不是下了詔書,疑竇叢生。史書的自己有詔書。他自己說的,可信嗎?

    四、歷史上,馬騰並沒有參與董承的密謀,恰恰相反,馬騰和曹操在這時是一條戰線上的盟友。馬騰也並不忠於漢室。關於馬騰的描述簡直胡扯。

    五、劉備是在煮酒論英雄之後才參與陰謀。《三國演義》提前了,說劉備是參與了陰謀後才被曹操請去。

    六、董承密謀敗露起因不明。但《三國演義》說,董承家奴秦慶童與董承侍婢私通被發現,遂懷恨在心,將實情報知曹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皮格馬利翁效應對教育有何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