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猛禽950
-
2 # 放歌聲野老梁
謝謝邀請。說起這個話題,我倒想起了,七八九十年代,我們喝的果露和香檳酒。至於葡萄酒很少見,(據說都出口瞭如張裕葡萄酒等)老百姓也根本不大愛喝,後來產的一種大瓶葡萄酒,肚子大,瓶口小,很甜酸,原汁原味很濃,後來被幹紅代替,也不見那種純葡萄酒了,也忘了是那產的。在我們這,沂水縣產過(還是益都產的)果露酒,有蘋果的、香梨的,非常好喝,喝著甜蜜蜜的,可是喝多了醉人。這些年再也找不到了,還是不注意呢;因為都讓白酒及各種紅酒代替了。這種果露酒都是用水果制的,度數不低,都在十七八度上,所以醉人。還有就是香檳酒,我想著家裡來人,大部分都買香檳酒,老少皆宜,而且價不貴,很適合老百姓,現在是難得一見了,都被可樂代替了。有些好的東西,不知不覺就不見了,換來的是酒精勾兌,不喝就醉;生活越來越好,可我總感覺少了點什麼。現在葡萄酒很普及,好的太貴,賤的又讓人喝著不順;也就是酒場擺一下。唉,多會再能喝到純真的果露、香檳?但願葡萄酒真能返真就好。
-
3 # winetaster品酒師
早期的果酒多沿用傳統的方法釀製,一是透過水果本身的糖份及附著在其表面的天然酵母在一定溫溼環境條件下的自然發酵,生成果子酒,這類酒精度在5度以內;二是將果肉揉碎壓榨,在果汁里加酒麴,在前者同樣環境下生成果酒,同樣度數不同;三是將果肉原料浸泡在燒酒、米酒、黃酒等酒基液裡,這種既有果香芬芳,也有酒味醇香,相對度數高些;最後就是像制國外的白蘭地一樣,先發酵,再甑蒸餾,這樣的果酒度數更高。
小時候喝的比較便宜的通常是果子酒、果啤或含酒精的碳酸飲料酒,在名稱沒有規範的情況下,叫香檳酒、葡萄酒的也不少,但與現在酒品分類、工藝標準及品鑑習慣也不同相同。例如葡萄酒,早期出口的多參照國際標準或要求,採用釀酒葡萄及近代工藝裝置,口感香氣講究酸澀平衡、細膩豐富,結構複雜,果香濃郁、餘味持久,那麼酒體就複雜許多。而國內飲用的則以老百姓喜食甜為主,酸性適口即好,選擇的釀酒葡萄也可以是鮮食品種或野生葡萄,這也是我們早期所接觸到,喝到的葡萄酒。
除了葡萄酒,我們吃過的獼猴桃、楊梅、橙、藍莓、紅棗、櫻桃、荔枝、蜜桃、柿子、草莓等水果都可以用來製作果酒,要找到小時候的味道,可以在這些品類裡試試,如果度數低,也可以在無醇果子酒範圍裡看看。更多隻能是我們童年快樂的記憶,兒時童年就像一條幸福的小船,裝滿甜甜的飲料和各種口味糖果,裝滿永遠不想丟棄的玩具娃娃,裝滿了我們曾經的歡聲笑語,載著我們一路向前。
回覆列表
七八十年代的紅葡萄酒,好喝,勁大,味道也好,
還有一種叫格瓦斯的酒,味好有勁,
還有一個叫竹葉青的酒,喝過但忘了什麼味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