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抓抓魚

    核醫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是用開放型放射性核素對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的一種手段。把放射性物質喝入或注射入人體,由於它不斷放出γ射線,透過體外的γ相機一照,分佈便一目瞭然。我們透過核素的分佈狀態瞭解體內臟器的功能。

    舉個例子來說,口服有放射性的碘。由於它是甲狀腺造甲狀腺素的原料,所以經過24小時,它大部分被甲狀腺吸收了。這時我們用γ相機對甲狀腺照相,便獲得了一幅狀如蝴蝶的圖案,內部的放射性比較均勻。如果出現了一個放射性特別高的影象,我們就懷疑有甲狀腺瘤存在;如果放射性比正常的低,那一定是甲狀腺功能低下,不能攝取足夠的碘。這種等待核素在病變位置或某一臟器濃度達到平衡時的顯像,就叫靜態顯像,它可以觀察臟器的位置、形態、大小和功能。

    另一種方法是動態顯像。把顯像劑打入血管中,每隔一段時間照一張相,根據臟器內的放射性在數量或位置上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規律,瞭解它的功能。心血池動態顯像就是這樣的。把用放射性鎝標記的紅細胞打入血管,經過一段時間後它均勻地分佈在全身的血中。當心電圖上出現R波時,我們就在心跳一次的間隔中連照24張相。由於每張照片採集的時間只有0.03秒,所以得到的資訊很少,我們再用同樣的方法做300~400次,分別累加起來,最後就得到一個有代表性的心動週期心血池系列影像。把它連續地放出來,就是心臟在一舒一縮地搏動。再經過計算機的處理,就得到一系列有用的引數。比如反映心臟收縮功能的射血分數;反映心臟舒張功能的高峰充盈率;反映心臟協調程度的相角程。瞭解了這些引數,我們不難對心臟的狀態做出評估。

    放射性核素的治療就是把放射性的物質引進人體,利用它放出的β-粒子的電離輻射,抑制或破壞病變組織。由於放射性物質能有選擇地聚集在病變組織裡,所以對人體正常組織的照射量很低,而病變區域性輻射量很高,於是,病變處壞死。

    吃進去的各種放射性物質是否對人體有害呢?有一點,不過非常小。接受一次核素的檢查或治療,受到的輻射僅為照一次X光的幾十分之一,所以它的安全是有保證的。另外,臨床應用的各種核素半衰期都非常短,比如最常用的鎝在6小時後放射性就減少一半。所以,既不用擔心自己會長期帶輻射,也不用擔心自己會汙染環境。

    核醫學是和平利用原子能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世界上生產的放射性核素有80—90%都已應用在醫學領域,中國核醫學是在50年代開創的,到今天,隨著放射性藥物、試劑和核醫學儀器的發展,它的檢查專案已逾百種,成為診斷內分泌疾病、心腦血管病和腫瘤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成為現代醫學的標誌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級建造師那麼難考,上班了一個月能有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