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華人自明清起始,對拜年禮儀定下了不成文的規矩,有著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後全家按輩份次序互拜。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 “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拜親朋也講究次序: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這種習俗早在宋朝時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雲:“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到了清朝年間,拜年禮儀有了昇華。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一般說來,平輩間拜年則拱手致語就行了。 首先拜家裡長輩。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當然,長輩受拜以後,一定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不能忘記的是向鄰居長輩拜年。中國有句古話:遠親不如近鄰。所以向鄰居長輩拜年僅次於本屬長輩,一般說,鄰居長輩也會給“壓歲錢”的。 其次是走親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並須帶賀禮。進門後還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 接著就是禮節性的拜年了。如給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一般情況下,不宜久坐,客套話完了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也應擇日回拜。 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發簡訊、寄賀卡、禮儀電話和電報,都是一種新的拜年形式。寄賀卡時,也會同時寄上自己的名片。
年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華人自明清起始,對拜年禮儀定下了不成文的規矩,有著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後全家按輩份次序互拜。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 “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拜親朋也講究次序: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這種習俗早在宋朝時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雲:“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到了清朝年間,拜年禮儀有了昇華。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一般說來,平輩間拜年則拱手致語就行了。 首先拜家裡長輩。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當然,長輩受拜以後,一定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不能忘記的是向鄰居長輩拜年。中國有句古話:遠親不如近鄰。所以向鄰居長輩拜年僅次於本屬長輩,一般說,鄰居長輩也會給“壓歲錢”的。 其次是走親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並須帶賀禮。進門後還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 接著就是禮節性的拜年了。如給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一般情況下,不宜久坐,客套話完了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也應擇日回拜。 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發簡訊、寄賀卡、禮儀電話和電報,都是一種新的拜年形式。寄賀卡時,也會同時寄上自己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