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666406496409

    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是忠臣,他們雖有不足之處,但他們對唐朝是絕對的忠心。 長孫無忌,是唐太宗時期凌煙閣24功臣之首,在李世民奪取皇位繼承權的兵變中,長孫無忌是首功之人。無論是其輔佐唐太宗時期,還是輔佐唐高宗時期,其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維護皇帝的中央集權。後因反對武則天,被誣陷謀反。長孫無忌畢生忠於大唐王朝。作為唐朝的開國元勳,他不居功,不自傲,盡力協助唐太宗、唐高宗治理朝政,為唐朝的穩定與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不愧為一代忠臣。最終仍舊沒有逃過“泰極否來”的規律,死於宮廷鬥爭之中。 褚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書法家,杭州錢塘人 ,祖籍陽翟(今河南禹州);褚遂良博學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時跟隨薛舉為通事舍人,後在唐朝任諫議大夫,中書令等職,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與長孫無忌同受太宗遺詔輔政;後堅決反對武則天為後,遭貶潭州(長沙)都督,武后即位後,轉桂州(桂林)都督,再貶愛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唐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卒;褚遂良工書法,初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等。 1、孫無忌(594年-659年),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子,母親高氏為漢族(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長孫無忌出身於河南長孫氏,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撫養成人,與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後又結為姻親。唐高祖起兵後,無忌前往投奔,並隨太宗征戰,成為其心腹謀臣,後參與策劃玄武門事變。 貞觀年間,無忌歷任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司空、司徒、侍中、中書令,封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儲之爭時支援高宗,後被任為顧命大臣,授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 永徽年間,長孫無忌在《貞觀律》基礎上主持修訂《唐律疏議》,後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顯慶四年(659年),無忌被許敬宗誣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終自縊而死。上元年間平反。 2、 褚遂良(596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籍陽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書法家。 褚遂良博學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時,跟隨薛舉為通事舍人。歸順唐朝後,任諫議大夫、中書令執掌朝政大權。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與長孫無忌同受太宗遺詔輔政,升尚書右僕射,封河南郡公。後出為同州刺史。永徽三年(652)召回,任吏部尚書,監修國史,旋為尚書右僕射,知政事。因堅決反對立武則天為後,貶為潭州(今長沙)都督。武后掌權後,遷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貶愛州(今越南清化)刺史。顯慶三年(658年),卒於官,享年63歲。天寶六年(747年),配享高宗廟庭。 褚遂良工於書法,初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畢業證,學位證,成績單公證需要哪些證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