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在北京唯一有史可考的故居有望在年內復建,地址位於崇文區磁器口十字路口的東北側,也就是史料上記載的崇文門蒜市口地區曹雪芹十七間半房故居原址附近.
1982年10月,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研究員張書才在清代內務府分類檔案中,發現了一件雍正七年的《刑部致內務府移會》,上載明“京城崇文門外蒜市口地區十七間半房、家僕三對,給予曹寅之妻孀婦度命”。張先生拿乾隆《京城全圖》對照,蒜市口街16號院與《移會》中記載的十七間半房相似,後實地考察確認此院即為曹氏故居。
宋代表指出,曹雪芹在這個地區生活的時間是曹雪芹《紅樓夢》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紅樓夢》中的很多場景都能在蒜市口地區找到“影子”,書中提到的興隆街就離蒜市口不遠,鐵檻寺的原型是附近的隆安寺,是古代皇家、高官停靈的地方,故居東邊還有一座曹雪芹常去的臥佛寺。甚至有紅學家認為《紅樓夢》前八十回就是在此開始創作的。
曹雪芹紀念館位於香山正白旗39號黃葉村中,是一座小型鄉村紀念館,黃葉村中林木蔥鬱,綠草如茵,環境優美而清靜。村內不僅設有"河牆煙柳"、"薜蘿門巷"、"竹籬茅肆"、"柴扉晚煙"等景點,還有茶館、酒肆、古墩、石磨、水井和屋後的菜地,好一派悠閒的鄉村田園風光,令人陶醉。
曹雪芹(1715-1764)是中國清代小說家,代表作為《紅樓夢》。《紅樓夢》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與高超的藝術技巧,贏得了古今中外讀者的普遍喜愛,中外文學界成立有專門研究它的紅學會。
曹雪芹紀念館建於1984年,館舍是一排坐北朝南的清式平房,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平方米。館藏主要有與曹雪芹身世相關的文物,曹雪芹一家與正白旗村有關的文物,以及名著《紅樓夢》所描述的實物仿製品等。館內分為五個展室,分別陳列有曹雪芹當年居住的地方;寫作《紅樓夢》的書齋;香山地區美麗的自然環境所給予文學家的靈感;二百年來有關曹雪芹身世的重大發現以及與故居有關的資料。 此外還有一些碑刻陳列,反映了曹家與香山地區的關係。
該館原是以北京香山正白旗39號老屋為中心建立起來的一座小型鄉村博物館。1971年在老屋的西壁上發現題壁詩,其中一幅與傳說中的鄂比贈曹雪芹的對聯基本一致,因此部分紅樓夢學者考證此建築是曹雪芹晚年生活和寫作的地方。
曹雪芹在北京唯一有史可考的故居有望在年內復建,地址位於崇文區磁器口十字路口的東北側,也就是史料上記載的崇文門蒜市口地區曹雪芹十七間半房故居原址附近.
1982年10月,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研究員張書才在清代內務府分類檔案中,發現了一件雍正七年的《刑部致內務府移會》,上載明“京城崇文門外蒜市口地區十七間半房、家僕三對,給予曹寅之妻孀婦度命”。張先生拿乾隆《京城全圖》對照,蒜市口街16號院與《移會》中記載的十七間半房相似,後實地考察確認此院即為曹氏故居。
宋代表指出,曹雪芹在這個地區生活的時間是曹雪芹《紅樓夢》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紅樓夢》中的很多場景都能在蒜市口地區找到“影子”,書中提到的興隆街就離蒜市口不遠,鐵檻寺的原型是附近的隆安寺,是古代皇家、高官停靈的地方,故居東邊還有一座曹雪芹常去的臥佛寺。甚至有紅學家認為《紅樓夢》前八十回就是在此開始創作的。
曹雪芹紀念館位於香山正白旗39號黃葉村中,是一座小型鄉村紀念館,黃葉村中林木蔥鬱,綠草如茵,環境優美而清靜。村內不僅設有"河牆煙柳"、"薜蘿門巷"、"竹籬茅肆"、"柴扉晚煙"等景點,還有茶館、酒肆、古墩、石磨、水井和屋後的菜地,好一派悠閒的鄉村田園風光,令人陶醉。
曹雪芹(1715-1764)是中國清代小說家,代表作為《紅樓夢》。《紅樓夢》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與高超的藝術技巧,贏得了古今中外讀者的普遍喜愛,中外文學界成立有專門研究它的紅學會。
曹雪芹紀念館建於1984年,館舍是一排坐北朝南的清式平房,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平方米。館藏主要有與曹雪芹身世相關的文物,曹雪芹一家與正白旗村有關的文物,以及名著《紅樓夢》所描述的實物仿製品等。館內分為五個展室,分別陳列有曹雪芹當年居住的地方;寫作《紅樓夢》的書齋;香山地區美麗的自然環境所給予文學家的靈感;二百年來有關曹雪芹身世的重大發現以及與故居有關的資料。 此外還有一些碑刻陳列,反映了曹家與香山地區的關係。
該館原是以北京香山正白旗39號老屋為中心建立起來的一座小型鄉村博物館。1971年在老屋的西壁上發現題壁詩,其中一幅與傳說中的鄂比贈曹雪芹的對聯基本一致,因此部分紅樓夢學者考證此建築是曹雪芹晚年生活和寫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