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充教育視界
-
2 # 瘋瘋癲啊癲
我是一名幼兒園教師,工作10餘年,後來慢慢的帶實習生或者新教師都是比我小的,之前自己會有一些高姿態,實習生、新教師也會很謹慎,後來和小老師們聊的開了,跟他們談談心、聊聊八卦、有困難幫他們分析分析、解決解決,慢慢了解了他們的想法以及對事情的態度。
所以對於晚輩還是要平等的對待,不要以為自己的前輩、是領導、是有經驗的老師就怎樣怎樣,每個人身上都有彼此可以學習的地方。
對待孩子們我也慢慢轉變態度了,小班的小朋友做他們的“媽媽”,關心到細枝末節,讓家長們放心把孩子交到我的手上,中班的孩子有些懵懵懂懂,要不厭其煩的引導、告訴他們原因,大班的孩子就要和他們平等對話,有的時候適當的示弱很有必要,讓他們呈呈威風會很有成就感。
-
3 # 弓長張15973
我們現在的師長都抱怨師長難當。其實,我們做師長的都忽略了一個問題,"人的主體性。"人的主體性是指人在認識自然、社會和自身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作為教師,從事的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識的培養人的實踐活動,在這一活動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但不是萬能的。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啟發、講解、點拔是需要學生的獨立思考、選擇和運用才能內化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教師的主導要從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的實際出發,適應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教師不能把全班學生放在一個標準上去要求。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智商、情商,不同的家庭環境,不同的自身感受,對事物有不同的認識角度。這就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吧。隨著社會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關注度的不斷提升,無論是教師還是長輩,都必須建立新型的師長觀。樹立多元的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關係。確保學生或晚輩在受教育活動中具有一種實實在在的地位。有些師長經常在學生或晚輩面前擺出一幅居高臨下的架勢,特別是對學習成績差丶進取心不強的學生或晚輩,師長們總是以恨鐵不成鋼為藉口,輕則指責,重則體罰,有的長輩甚至謾罵羞辱。極大的挫傷了學生或晚輩的自尊。僵化了師長與學生、晚輩的關係,降低了師長在他們心中的地位。溝通不暢,情感淡漠。作為長輩,更應該瞭解晚輩,更應該理解他們的苦衷,更應該清楚他們的智商、興趣和愛好。不應該拿他們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相比。要看到長處,誘導其改正不良習慣,鼓勵他們奮發向上。因此,做師長的要處理好學生、晚輩的關係,就必須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就必須和諧融洽,充滿情感;就必須相互理解,尊重人格;就必須放棄"家長作風",通暢溝通;就必須瞭解內心世界,做知心朋友,當理智參謀。(謝謝)
回覆列表
老師和學生就是長輩和晚輩的關係,但是,要真心和學生交朋友,不要把學生當成小孩,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要以平等身份對待他們。老師也應該明白,學生長大成人後很多會超過自己,術業有專攻,在學術上作為老師的不一定是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