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弗朗茨·約瑟夫·海頓
1732-1809
奧地利作曲家。1732年4月1日出生於奧地利的羅勞一個車匠家庭,母親是廚娘,父母都是音樂愛好者,這使他從小有機會受到音樂薰陶。海頓家境貧苦,六歲離開父母到維也納,八歲被選入聖斯蒂芬大教堂唱詩班。17歲嗓子變聲,不得不離開唱詩班,流落街頭。雖然生活困窘,但他仍努力學習音樂,最終得到艾斯特哈澤親王的幫助,成為他的宮廷樂師。此後海頓生活安定,直到晚年。
海頓性格善良、誠懇而質樸,是一位人道主義者。這些性格在他的音樂中得到了十分明顯的體現。他還熱心關懷青年音家,莫扎特、貝多芬等都曾向他求教,並且尊稱他為“我們的父親”。
2、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
1756-1791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出生在薩爾茨堡市中心。1762年,年僅六歲的“神童”就被帶進維也納的美泉宮,為瑪麗亞·特蕾西亞女皇演奏鋼琴。莫扎特小小的年紀,就隨父親跑遍了歐洲。後來莫扎特就在薩爾茨堡主教的手下擔任樂師,期間他多次造訪義大利。義大利之行對他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781年,莫扎特和主教決裂,隻身來到維也納,開始了自由藝術家的生活。莫扎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留下了數百部作品,其中有41部交響曲、《費加羅的婚禮》、《魔笛》等膾炙人口的歌劇和眾多的小夜曲、室內樂曲、教堂樂曲、鋼琴和小提琴協奏曲。莫扎特在維也納的生活充滿了矛盾,一面是輝煌的成就,另一面是失望和潦倒。1791年,莫扎特猝然病死,生前還留下了一部為一位不知其名的人定作的安魂曲。他的遺體被掩埋在聖馬克斯墓地的一個不知名的墓穴之中。充滿神密的傳奇,使這位天才藝術家的故事更加吸引人。
3、路德維希·範·貝多芬
1770-1827
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出身於德國波昂的平民家庭,很早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能,八歲開始登臺演出。1792年到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有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等等。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時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透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裡,依然堅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透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奮臂吶喊,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較前人有了很大的發展。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貝多芬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闢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聖”。
1、弗朗茨·約瑟夫·海頓
1732-1809
奧地利作曲家。1732年4月1日出生於奧地利的羅勞一個車匠家庭,母親是廚娘,父母都是音樂愛好者,這使他從小有機會受到音樂薰陶。海頓家境貧苦,六歲離開父母到維也納,八歲被選入聖斯蒂芬大教堂唱詩班。17歲嗓子變聲,不得不離開唱詩班,流落街頭。雖然生活困窘,但他仍努力學習音樂,最終得到艾斯特哈澤親王的幫助,成為他的宮廷樂師。此後海頓生活安定,直到晚年。
海頓性格善良、誠懇而質樸,是一位人道主義者。這些性格在他的音樂中得到了十分明顯的體現。他還熱心關懷青年音家,莫扎特、貝多芬等都曾向他求教,並且尊稱他為“我們的父親”。
2、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
1756-1791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出生在薩爾茨堡市中心。1762年,年僅六歲的“神童”就被帶進維也納的美泉宮,為瑪麗亞·特蕾西亞女皇演奏鋼琴。莫扎特小小的年紀,就隨父親跑遍了歐洲。後來莫扎特就在薩爾茨堡主教的手下擔任樂師,期間他多次造訪義大利。義大利之行對他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781年,莫扎特和主教決裂,隻身來到維也納,開始了自由藝術家的生活。莫扎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留下了數百部作品,其中有41部交響曲、《費加羅的婚禮》、《魔笛》等膾炙人口的歌劇和眾多的小夜曲、室內樂曲、教堂樂曲、鋼琴和小提琴協奏曲。莫扎特在維也納的生活充滿了矛盾,一面是輝煌的成就,另一面是失望和潦倒。1791年,莫扎特猝然病死,生前還留下了一部為一位不知其名的人定作的安魂曲。他的遺體被掩埋在聖馬克斯墓地的一個不知名的墓穴之中。充滿神密的傳奇,使這位天才藝術家的故事更加吸引人。
3、路德維希·範·貝多芬
1770-1827
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出身於德國波昂的平民家庭,很早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能,八歲開始登臺演出。1792年到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有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等等。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時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透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裡,依然堅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透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奮臂吶喊,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較前人有了很大的發展。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貝多芬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闢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