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141617198968

    反對態度

    1924年中國文壇上正在開展一場所謂“新文化陣營同封建復古派、資產階級右翼文人的鬥爭”。“新文化陣營”指左翼作家。“封建復古派”指胡先驌、梅光迪、吳宓為代表的“學衡派”、章士釗為首的“甲寅派”、張君勵、辜鴻銘為首的“玄學派”。“資產階級右翼文人”指“現代評論派”的胡適、徐志摩、林長民等。

    泰戈爾當然不知道中國文壇上的這場鬥爭。他只是為了尋求友誼,為了膜拜中國古文化而來。他在中國訪問期間,一直由徐志摩、林長民等人接待。泰戈爾訪華在當時成了轟動一時的大事,報刊上天天在頭版登載他的行蹤,發表有關他的評論。由於上面提到過的,泰戈爾的思想既有“金剛怒目”的一面,又有“菩薩慈眉”的另一面,因此,當時中國思想文化界對他這次訪華便形成了三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歡迎、反對、利用。“現代評論派”持歡迎態度,並且宣傳泰戈爾是“愛的象徵”,是來傳播“愛的福音”的;左翼文人則持反對態度。瞿秋白、郭沫若、茅盾、馮乃超等人都曾著文,委婉地批評泰戈爾的思想和作品。“復古派”、“玄學派”則利用泰戈爾訪華為自己張目。由於這種錯綜複雜的關係,泰戈爾訪華便成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

    應該說,泰戈爾這次訪華是“不適時宜”的。正如魯迅所說:“印度詩聖泰戈爾先生臨中國之際,像一大瓶好香水似地很燻上了幾位先生以文氣和玄氣。”而泰戈爾本人則“被戴印度帽子的震旦人弄得一塌糊塗,終於莫明其妙而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騙子以我名義給好友發詐騙資訊,有好友被騙了2萬多,萬一沒追回我要不要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