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林主人

    紅林悟道《韓非子-孤憤》第六章:君之悲哀

    國家的興亡與公司的成敗與領導者有莫大的關係。縱觀中國歷史,但凡是國家強盛,民眾和睦的朝代,必有一個強大的統治者,這個統治者必是博覽群書,身經百戰,通達治國之道。而國破人亡的君主,一般都是昏庸無能,自以為是者。對於信寵當塗重臣,疏遠智法之士的君主結果必是國破人亡,這是國家和人民的悲哀,更是君主自己的悲哀。今天我們看看君主信寵當塗重臣,疏遠智法之士的結果。

    君主的不法之為:

    【今人主不合參驗而行誅,不待見功而爵祿,】如今的君主不經過驗證棵就行誅殺之刑,不等臣子建功就授予爵祿。

    法士的無奈:

    【故法術之士安能蒙死亡而進其說?】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推行依法治國的賢者還能冒死陳述自己的主張嗎?

    重臣的無奈:

    【奸邪之臣安肯乘利而退其身?】奸邪之臣怎麼能在有利可塗的時機自動引退呢?

    結果:

    【故主上愈卑,私門益尊。】法士不敢冒死進言,重臣不自覺引退,那麼君主越來越受矇蔽,地位會越來越卑微,重臣的權勢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尊貴。

    天下之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是自然規律還是人為的結果。單從歷史的角度看這是人為的結果,畢竟人是事物的主體,而人又是一個複雜的有機生物體,受思想與時間的限制,具有不確定性與不穩定性,之所以有這樣才有聖賢的出現,可聖賢的出現也沒有阻止朝代的更替與人類的戰爭,不知道是為什麼?也許聖賢的唯一作用就是為人類保住文明的火種。

    紀曉嵐、乾隆、和坤三人的故事告訴我們了一個真實社會,智法之士、君主、當塗重臣三者在相互鬥爭相互鉗制中和諧相處。紀曉嵐明知和坤是大貪官矇蔽乾隆皇帝,但是他並沒有以死進諫,向乾隆皇帝揭發和坤,因為他知道乾隆皇帝不會辦法和坤,也只是履職盡責參奏一下。和坤明知紀曉嵐向乾隆皇帝揭發自己,但他很會做事(即主心、同好惡)讓乾隆皇帝明知自己有貪腐還要重用自己,當然和坤也很有能力與才氣,同時他也沒有致紀曉嵐於死地,他心裡也知道乾隆皇帝不會讓紀曉嵐死。紀曉嵐與和坤就像是太極的一陰一陽,而乾隆皇帝就是撐控太極的人,他讓紀曉嵐與和坤鬥而不破,總在這個圓裡彼消此長。其實,紀曉嵐與和坤也在利用乾隆皇帝,將乾隆皇帝視為陰陽兩極中間的那條線,這條線既是陰陽的分割線也是保護線。這才是天下一統的正確開啟方式,以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輔相成。人類社會總歸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還是承襲了大自然“德”的屬性,就是包容陰陽兩方,也承襲了大自然“法”的屬性,就是懲罰違背規律的行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麗花的病蟲害防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