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富貴樂逍遙
-
2 # 南山劉向雄
這個問題倒沒人問過。在《論語》中,還是有幾處能表現孔子的同情心的。
"子於是日哭,則不歌",孔子在這天哭過了,就不會"鼓瑟而歌"了。說的是悲傷的情緒,如顏回去世之後,孔子也痛哭失聲。
"子食與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孔子在與服喪者同席吃飯,很少能吃得飽。這是孔子的感同身受。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孔子遇見穿喪服的人、當官的人或是盲人時,即使對方年少,也一定要從他的坐席上站起來;從他們面前經過時,則一定會改步快行。
"朋友死,無所歸。子曰:"於我殯""說的是孔子的朋友去世了,無人安葬,孔子就說:"讓我來安葬他吧!"
這些我認為都能表現出孔子是個有同情心的人,至於他所提出的"仁",則是自內而外、自近而遠的大同情心、不忍人之心。
謝邀。我才疏學淺,談談我自己的認識,春秋時期儒家創始人孔子主要注重是(禮),禮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用禮來束縛和收買人心,孔子常說:父母健在要以禮的要求盡孝;父母亡要按禮的要求盛葬並祭祀。如只是孝敬而不以禮來指導就徒勞無功。孔子不但以禮約束他人還約束自己,所以推出了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之四非。在學說禮的同時又提出(善),盡善盡美,善是好的意思,善是個人道德的最高體現,在儒學中也代表“好‘’,以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孔子所推行的一切主要就是讓人克己復禮,講的是仁義禮智信誠孝恕廉忠,能培養出一個人人所應有的人文素養,幫助人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