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古錢幣洪武通寶的背景
經過宋金以及元朝的發展,到了元朝末年中國貨幣流通領域中出現了由賤金屬銅向貴金屬白銀過渡的重大轉型變化。但是,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卻選擇了銅錢,並鑄造流通分為五個等次的洪武通寶錢,而放棄了使用白銀和紙幣,這是為什麼呢?
這要從朱元璋的身世以及他所追求的理想社會說起。朱元璋來自社會的最底層,苦難的童年讓他認識到:社會上的不公都是源自對土地佔有的不公,社會的動亂是因為失去土地的農民變成流民造成的,而政權的更替則是因為賦稅的流失,使得國家沒有財力、物力組織軍隊鎮壓叛亂。
因此,稱帝以後的朱元璋所憧憬的理想社會,就是在封閉的農村共同體內,首先要做到家家有田可耕,只有將老百姓都牢牢地拴在土地上,才能保證國家的賦稅和百姓的吃穿用度。
他推行的是中國傳統的重農輕商的政策,認為商人屬於不勞而獲的食利階層,制定了很多歧視和限制商人的政策,譬如商人不許穿絲綢、不許乘轎,子女不許參加科舉考試等。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聖人所倡導的人人有糧吃、有衣穿的太平盛世。為了實現這一藍圖,朱元璋對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戶籍、土地狀況都進行了清查,編造了記載戶籍的“黃冊”和記載土地狀況的“魚鱗圖冊”,作為徵收賦稅的依據。
在朱元璋所規劃的這種理想的小農經濟生活中,每個家庭都是男耕女織,衣食上基本可以做到自給自足,國家徵收的田賦也多為糧棉等實物。因此,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不用花費太多的錢,日常生活中實際使用貨幣的機會和數量都很有限,有銅錢就足夠了,對白銀以及紙幣等高幣值的貨幣需求並不大。
因此,就廢棄了金、元兩朝都大量使用,並已成為主要流通手段的紙幣和白銀,甚至法律規定禁用白銀,只允許使用銅錢。為了照顧日常的零星使用和大額支付,他又將銅錢的面值分為小平、折二、折三、當五、當十,五個等次。
對相關面值進行解釋一下:
所謂“小平錢”就是俗稱的一文錢,是銅錢中最小的,也是最基礎的貨幣單位;
折二、折三,就是當2枚小平錢、當3枚小平錢的意思,後因減重都屬於虛值大錢了。
朱元璋主觀上所設計的這一藍圖,客觀上違背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加以及貿易的繁榮,社會上對貨幣流通量的需求將會日益擴大的經濟規律。因為銅屬於賤金屬,銅錢的價值低,重量大,不便進行大規模長距離的交易。
因為價值低,所以沒有願意用假銅去冒充真銅,所以,洪武通寶在材質上而,含銅量是比較純的。
因此,到洪武八年朱元璋就決定印發“大明通行寶鈔”,使用紙幣。規定百文以上用紙幣,百文以下用銅錢。從形式上看,這一設計似乎很完美,大額的支付與小額的交易都能兼顧到。
洪武二十七年(1394)為了推行紙幣,又禁用銅錢。後來因為銅錢匱乏,私鑄盛行,民間又開始使用白銀,銅錢流通更加不暢,許多地區甚至以物易物,錢鈔兼行的幣制宣告瓦解。
明朝古錢幣洪武通寶的背景
經過宋金以及元朝的發展,到了元朝末年中國貨幣流通領域中出現了由賤金屬銅向貴金屬白銀過渡的重大轉型變化。但是,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卻選擇了銅錢,並鑄造流通分為五個等次的洪武通寶錢,而放棄了使用白銀和紙幣,這是為什麼呢?
這要從朱元璋的身世以及他所追求的理想社會說起。朱元璋來自社會的最底層,苦難的童年讓他認識到:社會上的不公都是源自對土地佔有的不公,社會的動亂是因為失去土地的農民變成流民造成的,而政權的更替則是因為賦稅的流失,使得國家沒有財力、物力組織軍隊鎮壓叛亂。
因此,稱帝以後的朱元璋所憧憬的理想社會,就是在封閉的農村共同體內,首先要做到家家有田可耕,只有將老百姓都牢牢地拴在土地上,才能保證國家的賦稅和百姓的吃穿用度。
他推行的是中國傳統的重農輕商的政策,認為商人屬於不勞而獲的食利階層,制定了很多歧視和限制商人的政策,譬如商人不許穿絲綢、不許乘轎,子女不許參加科舉考試等。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聖人所倡導的人人有糧吃、有衣穿的太平盛世。為了實現這一藍圖,朱元璋對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戶籍、土地狀況都進行了清查,編造了記載戶籍的“黃冊”和記載土地狀況的“魚鱗圖冊”,作為徵收賦稅的依據。
在朱元璋所規劃的這種理想的小農經濟生活中,每個家庭都是男耕女織,衣食上基本可以做到自給自足,國家徵收的田賦也多為糧棉等實物。因此,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不用花費太多的錢,日常生活中實際使用貨幣的機會和數量都很有限,有銅錢就足夠了,對白銀以及紙幣等高幣值的貨幣需求並不大。
因此,就廢棄了金、元兩朝都大量使用,並已成為主要流通手段的紙幣和白銀,甚至法律規定禁用白銀,只允許使用銅錢。為了照顧日常的零星使用和大額支付,他又將銅錢的面值分為小平、折二、折三、當五、當十,五個等次。
對相關面值進行解釋一下:
所謂“小平錢”就是俗稱的一文錢,是銅錢中最小的,也是最基礎的貨幣單位;
折二、折三,就是當2枚小平錢、當3枚小平錢的意思,後因減重都屬於虛值大錢了。
朱元璋主觀上所設計的這一藍圖,客觀上違背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加以及貿易的繁榮,社會上對貨幣流通量的需求將會日益擴大的經濟規律。因為銅屬於賤金屬,銅錢的價值低,重量大,不便進行大規模長距離的交易。
因為價值低,所以沒有願意用假銅去冒充真銅,所以,洪武通寶在材質上而,含銅量是比較純的。
因此,到洪武八年朱元璋就決定印發“大明通行寶鈔”,使用紙幣。規定百文以上用紙幣,百文以下用銅錢。從形式上看,這一設計似乎很完美,大額的支付與小額的交易都能兼顧到。
洪武二十七年(1394)為了推行紙幣,又禁用銅錢。後來因為銅錢匱乏,私鑄盛行,民間又開始使用白銀,銅錢流通更加不暢,許多地區甚至以物易物,錢鈔兼行的幣制宣告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