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休數字化

    觀點:我認為得分兩種情況:

    1、不獲取許可權就無法正常使用APP功能的,我覺得不屬於霸王條款;

    當然一般正規平臺的APP在使用時都會明確告知使用者,需要獲取手機的哪些許可權,那麼這些許可權背後就是使用者的隱私資料,此時如果你選擇同意,那麼就等同於你授權開發商採集你的隱私資料,既然你要享受APP提供的服務,那這一類就不能說是霸王條款。

    2、獲取了許可權是用於進行資料分析和訊息推送的,我覺得應該適當進行限制和約束。

    往往對於隱私資料的濫用就是出現在這一類行為中。隨著網路安全法的落實,對於正常收集和使用使用者資訊有了明確的規定,當然這個還在於企業的負責任程度和企業的良知。

    手機APP開發商是為什麼要蒐集使用者隱私資料?

    其實對於手機APP開發商來說,也挺糾結的,收集吧,使用者不樂意,不收集吧,APP的例如基於位置定位的功能、基於儲存許可權的功能、基於通訊錄許可權的功能是必須要授予許可權才能正常使用的;再者只有獲取到使用者的資料才能投其所好,給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和便捷的功能。

    你說難不難?挺難!但是我相信任何一個處在數字經濟時代的使用者,都早已明白這些,無用再說。主要是很多手機APP都會越界收集使用者資訊,這是企業良心有問題。

    到底手機APP都會蒐集哪些使用者資料呢?哪些會越界蒐集呢?

    手機APP都會蒐集哪些使用者資料?

    1、裝置資訊:手機硬體資訊、作業系統資訊、通訊錄、簡訊、繫結的賬戶資訊等;(存在越界行為)

    2、應用資訊:手機內安裝過的所有應用的資訊,包括什麼APP、屬於哪個行業領域的、安裝的時間、使用習慣等;(存在越界行為)

    3、使用偏好資訊:手機的使用習慣、手機應用的使用習慣等;

    4、感測器資訊:平衡感測器、速度感測器、距離感測器等採集的資訊;(存在越界行為)

    5、藍芽資訊:使用藍芽時的裝置資訊;(存在越界行為)

    6、網路資訊:無線網路的連線資訊;

    7、手機許可權資訊:手機設定功能裡的許可權開閉資訊、針對每個應用的許可權設定資訊等。(存在越界行為)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到,隱私資料幾乎都是偷摸收集的目標。面對如此嚴峻之勢,我們應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呢?

    我們應該怎麼辦?

    1、養成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不亂安裝應用;

    2、隱私資料常記心間,仔細閱讀應用提示,謹慎授權;

    3、許可權用時再開通,不用時切記關閉都放心。

    資訊創造價值,學習使人進步。

    我是泰瑞聊科技,為您開啟科技生活,感謝您閱讀與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空之城》在日本重播是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