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阿嘛

    從以下五個方面分析。

    1、從原著創作時代背景來分析時代意義。

    正確評價文學作品在文學史上的價值,重要的一點是離不開時代背景的探究。

    2、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

    王國維是用心理學來研究《紅樓夢》又有重大建樹的。西方心理學家認為,人格有共同特質、個性特質、表面特質、根源特質、內外傾特質、精神質、神經質等型別。此外人格還分為雙重人格、多重人格等。

    3、從哲學和科學的發展看文學創作思潮的變遷。

    在西方文學史上,文學創作思想深受哲學思潮和科學發展的影響。無論是古羅馬希臘時期、歐洲的文化啟蒙運動,還是“二戰”以來的文學,哲學對文學的滲透影響是巨大的。

    4、從同類作品或相似作品比較加深理解。

    從同類題材作品或某些相似題材的作品進行比較,從中可以加深對原著的理解。

    5、從體制看文學創作題材的重心有別。

    歐洲最早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19世紀其作品的內容重在批判資本主義的金錢帶來的罪惡、人慾橫流的社會、社會的不公及人情的冷漠。

    擴充套件資料:

    文學作品的形象思維創作過程決定了文學作品與科學家們的運用邏輯思維創作的學科著作有著根本的區別,其區別可從以下五方面認識:

    1.從內容來說

    它們雖然都是客觀事物的反映, 但學科著作採取了“對世界的科學的掌握方式”,材料翔實、準確無誤,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過、結果必須真實,事物的外形、大小、性質、特徵、用途、必須準確,所舉的數字、圖表、例子必須可靠, 一切都有具有客觀的實在性。

    而文學作品則採取了“對世界的藝術的掌握方式”,它依據生活而又經過虛構,從不拘泥於真人真事,人物不專用一個模特兒而是雜取多人、合而為一,事件不全用事實而是採取一端、加以生髮,環境不只是依託一地一處而是根據需要加以組合、創造,一切都具有主觀情理性。

    2.從形式來說

    它們雖說運用的媒介都是語言,但學科著作的語言貴在條理清晰;而文學作品語言貴在文質彬彬。

    3.從作者來說

    它們都是思維的成果,但學科著作主要用的是邏輯思維,以客觀事實、統計數字、邏輯的判斷和推理說話;而文學作品主要用的是形象思維,以生動感人的形象描繪說話。

    4.從讀者來說

    它們都有認知價值,但學科著作訴諸讀者以事實與理智,鑑賞者側重於科學真實和實用功能的評價;而文學作品訴諸讀者以感情和想象,鑑賞者側重於藝術真實和審美創造的判斷。

    5.從功能來說

    它們都有社會價值,但學科著作主要是傳遞資訊的工具,重在實用;而文學作品則重於社會教化,重於審美。

    文學作品與其它著作的區別,在於它不以傳遞特定的具體知識為目的, 透過閱讀文學作品,不可能獲得科學技術專門知識或具體的科學實驗、生產與工作方法; 如果某種著作的主旨為傳達特定的具體知識,那麼儘管它具有優美的文學價值,如司馬遷的《史記》,也不屬於文學範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算懂一個女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