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以"鄆城押司"宋江為代表,不少好漢在衙門中都混得個一官半職,魯達為提轄,武松為都頭,等等。這些職位大體是什麼級別?在當時的社會地位如何?請看下文---其實,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曾有過官職的地位都很低,大多屬於沒有品級的小公務人員。既使在梁山泊受招安並徵方臘得勝還朝之後,封官位最高的宋江也只落了個"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種管",按現代說法充其量僅是個"獨立團團長"。太尉秦至西漢設定,為全國軍政首腦,至宋徽宗時定為武官階的最高一級,其本身並不表示任何職務,相當於現在的元帥,一般作武官的尊稱。元以後廢。但在《水滸》中,高俅的職位大體相當於軍機大臣,或類似國防部長一級。教頭:林沖為80萬禁軍教頭,其他在宋時單稱"教頭"的地位很低,位列"都教頭"之後,"都教頭"僅為中下級軍官。按現今說法,教頭略相當於營級幹部。"80萬禁軍教頭"是作者的誇張,實際上沒有這一稱謂。提轄:宋時一路或一州所置武職中提轄兵甲者的簡稱,略相當於現在的排長。孔目:始於唐,宋代內外衙置多設此種史職,任檢點文字之責,相當於股級文職幹事。押司:宋代官衙門中的史員,負責辦理案牘等各種事務,為低階事務人員,位列孔目之下,相當於現在的副股級幹部。都頭:武松、雷橫皆司職"都頭"唐時部帥稱都頭,宋縮小了"都"編制,降為指揮使之下的下級軍官。州縣的捕快頭目也稱都頭。武松相當於連職。制使:原意是皇帝所派出的使者。楊志謂制使,可理解是朝廷派出辦理公務的官員。節級:日行千里的神行太保戴宗居此官職,為低階武職人員,下管25人左右,相當於副排職。虞侯:陷害林沖的陸謙及與楊志共同押生辰綱的兩位公差皆司其職,為低階武官,也作官員的侍從之稱,相當於排級左右。知寨:小李廣花榮司清風知寨,相當於鎮長。觀察:偵破生辰綱案的何濤為"觀察",此職位實際很高,唐以後借稱一般道員,《水滸》中的何濤相當於警長。都監:陷害武松並被"血濺鴛鴦樓"的孟州兵馬都監張蒙方司此職,雙槍將董平、鎮三山黃信也為兵馬都監,掌管州府的軍事司務,大體相當於城防或保安司令。保正:晁蓋謂"保正"大體相當於村長。巡檢:大刀關勝曾任蒲東巡檢,此職始於宋代、主要設於關隘要地,以鎮壓人民反抗為專責,職位略與都監相當。太守:本為戰國時郡守的尊稱,漢武帝時改郡為太守,唐以後太守已非正式官名,習慣上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別稱,明清兩代則專稱知府。知府:至明代才以知府為正式名稱,管轄州縣,相當於的區專員。知州:宋代派朝臣為州一級的方行政長官,稱"權知某軍州事",簡稱知州,願意為暫行主持本軍州事務。明清始以知州為粥的長官名稱。知縣:相明當於縣長,明代始正式為一縣的最高長官。府尹:明代應天、順天設府尹,宋代無此官職。
《水滸傳》中以"鄆城押司"宋江為代表,不少好漢在衙門中都混得個一官半職,魯達為提轄,武松為都頭,等等。這些職位大體是什麼級別?在當時的社會地位如何?請看下文---其實,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曾有過官職的地位都很低,大多屬於沒有品級的小公務人員。既使在梁山泊受招安並徵方臘得勝還朝之後,封官位最高的宋江也只落了個"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種管",按現代說法充其量僅是個"獨立團團長"。太尉秦至西漢設定,為全國軍政首腦,至宋徽宗時定為武官階的最高一級,其本身並不表示任何職務,相當於現在的元帥,一般作武官的尊稱。元以後廢。但在《水滸》中,高俅的職位大體相當於軍機大臣,或類似國防部長一級。教頭:林沖為80萬禁軍教頭,其他在宋時單稱"教頭"的地位很低,位列"都教頭"之後,"都教頭"僅為中下級軍官。按現今說法,教頭略相當於營級幹部。"80萬禁軍教頭"是作者的誇張,實際上沒有這一稱謂。提轄:宋時一路或一州所置武職中提轄兵甲者的簡稱,略相當於現在的排長。孔目:始於唐,宋代內外衙置多設此種史職,任檢點文字之責,相當於股級文職幹事。押司:宋代官衙門中的史員,負責辦理案牘等各種事務,為低階事務人員,位列孔目之下,相當於現在的副股級幹部。都頭:武松、雷橫皆司職"都頭"唐時部帥稱都頭,宋縮小了"都"編制,降為指揮使之下的下級軍官。州縣的捕快頭目也稱都頭。武松相當於連職。制使:原意是皇帝所派出的使者。楊志謂制使,可理解是朝廷派出辦理公務的官員。節級:日行千里的神行太保戴宗居此官職,為低階武職人員,下管25人左右,相當於副排職。虞侯:陷害林沖的陸謙及與楊志共同押生辰綱的兩位公差皆司其職,為低階武官,也作官員的侍從之稱,相當於排級左右。知寨:小李廣花榮司清風知寨,相當於鎮長。觀察:偵破生辰綱案的何濤為"觀察",此職位實際很高,唐以後借稱一般道員,《水滸》中的何濤相當於警長。都監:陷害武松並被"血濺鴛鴦樓"的孟州兵馬都監張蒙方司此職,雙槍將董平、鎮三山黃信也為兵馬都監,掌管州府的軍事司務,大體相當於城防或保安司令。保正:晁蓋謂"保正"大體相當於村長。巡檢:大刀關勝曾任蒲東巡檢,此職始於宋代、主要設於關隘要地,以鎮壓人民反抗為專責,職位略與都監相當。太守:本為戰國時郡守的尊稱,漢武帝時改郡為太守,唐以後太守已非正式官名,習慣上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別稱,明清兩代則專稱知府。知府:至明代才以知府為正式名稱,管轄州縣,相當於的區專員。知州:宋代派朝臣為州一級的方行政長官,稱"權知某軍州事",簡稱知州,願意為暫行主持本軍州事務。明清始以知州為粥的長官名稱。知縣:相明當於縣長,明代始正式為一縣的最高長官。府尹:明代應天、順天設府尹,宋代無此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