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以史為鑑
-
2 # 浸淫之辭
很簡單啊,因為只有這兩家!
真正能達到制度主張的思想只有兩種,道術,儒術。道家和墨家都出自道術,儒家和法家都出自孔丘的儒術。二者從核心本質是完全相反的,現代有人說儒和道同源,完全屬於不懂儒和道。
道術核心,由下而上的提取總結
儒術核心,由上而下的灌輸干涉
有些跑題,但先秦上升但制度的思想的確就這兩家,而在某一時間段,道術墨家和儒術儒家,佔據著主導。墨家被正知正見的人接受,被百姓推崇。儒家被君王接受。
不過二者都沒有被實際應用。因為墨家從表面看,不符合君主利益,甚至貶低君主的地位,說其是工具,說百姓是其父母。而儒家是因為其雖然有利於統治,但短期不能達到強國的目的。所以後來儒家進化成法家,在秦國推行並統一天下。
法家的核心也是由上而下的強行干涉,只是比儒家的禮治上升到法治而已。但這個法,是君聖立法,而不是道術墨家的舉百姓通義為法,所以百姓的利益沒有得到保證,還是被盤剝的物件而已。如秦國以及三國諸葛治下的蜀國,雖然國力得以維持但百姓日子都很苦。
縱觀歷史,很明顯儒術勝利了,道術失敗了。所以這後兩千年停滯了,被西方超越了。如今這個時代尷尬了儒術,發展迅猛,追趕世界先進的腳步不停,所以千萬想著恢復儒術了。
這題目本身有問題,大家都知道,在春秋戰國時期是百家爭鳴的一個時期,何來非儒即墨呢?
在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墨家,兵家,法家,陰陽家,縱橫家等等都有極為傑出的代表人物周遊列國,遊說諸侯國採用自家學說來富國強兵。
1,儒家。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不但沒有收到重用,反而因為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收到排擠。的孔子周遊列國卻不得諸侯國任用於是發出“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的感嘆。
3,兵家。兵家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受重視的學說之一。諸侯混戰時期湧現出來許多璀璨奪目的兵家名將。孫武五戰滅楚,樂毅幾乎滅齊,孫臏龐涓師兄弟生死大戰,戰國四大名將:白起、李牧,廉頗,王翦都是兵家代表人物。
4,縱橫家縱橫家最有名的要數蘇秦和張儀了。這兩位憑藉三寸不爛之舌,一個搞合縱,一個搞連橫。
蘇秦曾經聯合“天下之士合縱相聚於趙而欲攻秦”,他遊說六國諸侯,要六國聯合起來西向抗秦。
身為燕國間諜,蘇秦還一手策劃了樂毅伐齊。
張儀則針鋒相對的為秦國推出連橫政策,策反合縱國組織。這兩位縱橫家在戰國時期可以說是最耀眼的兩顆星。
合縱,即“合眾弱以攻一強”,就是許多弱國聯合起來抵抗一個強國,以防止強國的兼併。 “連橫”,即“事一強以攻眾弱”
吳起在魏國變法,曾經百戰百勝,打的秦國割地求饒。
當然最著名的就是商鞅變法,讓秦國成為最強大的國家,為最後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而且,治國不是區區一個學說就可以搞定的。所有治國的策略都要考慮儒家,法家,縱橫家,兵家,墨家等等技巧和理念,糅合在一起,這才誕生了璀璨奪目的中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