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加州車輛管理局公佈的最新資料:2019 年的時候,蘋果僅用 23 輛車開展了 7500 英里的自動駕駛汽車路試,較 2018 年減少了 72201 英里。
此外,該公司的脫離接觸報告協議也有所變化。作為一項重要參考,脫離資料可用於橫向比較各個廠商的系統效能。
【資料圖】
由蘋果提交的報告可知,該公司擁有 69 輛登記在冊自動駕駛測試平臺,其中有 23 輛在 2018 年 12 月 ~ 2019 年 11 月處於活躍狀態。
期間,經過改裝的雷克薩斯 RX450h 車隊行駛了 7544 英里。相比之下,2018 年的里程高達 79754 英里。
脫離資料方面,蘋果上報了 64 次,平均到每 1000 英里就是 8.48 次。作為對比,2018 年為 69510,相當於每 1000 英里 871.65 次。
在專案剛起步的時候,蘋果被吐槽為加州測試效能最差的自動駕駛平臺。身為業內翹楚的 Waymo,在同一時期的表現則是每 1000 英里僅 0.09 次脫離。
儘管 2019 年的改進有些讓人印象深刻,但報告本身並不反映該學科的硬實程度。
通常情況下,脫離特指自動駕駛車載系統無法處理當前狀況,需要將控制權交還給人類駕駛員。但人工的強行干預,也有被算入其中。
正如蘋果在 2018 年致加州車輛管理局的一封信中所解釋的那樣,該公司在 2018 年採取了極度保守的脫離方式。
這要求駕駛員在系統遇到超出其能力範圍外的任何情況時,都必須積極主動地接管車輛的控制。
換言之,這封信暗示該公司平臺的保險觸發容忍度,要比競爭對手低得多。這點在此期間記錄的總脫離接觸資料中也得到了證實。
2017 年 12 月到 2018 年 11 月,其它 47 家在加州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汽車的公司,在近 200 萬英里的記錄里程中累計脫離 3040 次。
2019 年的時候,蘋果縮小了統計口徑。在 64 次脫離接觸中,有 52 次為系統引發、另 12 次是人工強行接管,最常見的解釋為含糊其辭的‘控制差異’。
至於傳說中的蘋果自動駕駛技術(Project Titan)將於何時與大家正式見面,目前仍不得而知。
根據加州車輛管理局公佈的最新資料:2019 年的時候,蘋果僅用 23 輛車開展了 7500 英里的自動駕駛汽車路試,較 2018 年減少了 72201 英里。
此外,該公司的脫離接觸報告協議也有所變化。作為一項重要參考,脫離資料可用於橫向比較各個廠商的系統效能。
【資料圖】
由蘋果提交的報告可知,該公司擁有 69 輛登記在冊自動駕駛測試平臺,其中有 23 輛在 2018 年 12 月 ~ 2019 年 11 月處於活躍狀態。
期間,經過改裝的雷克薩斯 RX450h 車隊行駛了 7544 英里。相比之下,2018 年的里程高達 79754 英里。
脫離資料方面,蘋果上報了 64 次,平均到每 1000 英里就是 8.48 次。作為對比,2018 年為 69510,相當於每 1000 英里 871.65 次。
在專案剛起步的時候,蘋果被吐槽為加州測試效能最差的自動駕駛平臺。身為業內翹楚的 Waymo,在同一時期的表現則是每 1000 英里僅 0.09 次脫離。
儘管 2019 年的改進有些讓人印象深刻,但報告本身並不反映該學科的硬實程度。
通常情況下,脫離特指自動駕駛車載系統無法處理當前狀況,需要將控制權交還給人類駕駛員。但人工的強行干預,也有被算入其中。
正如蘋果在 2018 年致加州車輛管理局的一封信中所解釋的那樣,該公司在 2018 年採取了極度保守的脫離方式。
這要求駕駛員在系統遇到超出其能力範圍外的任何情況時,都必須積極主動地接管車輛的控制。
換言之,這封信暗示該公司平臺的保險觸發容忍度,要比競爭對手低得多。這點在此期間記錄的總脫離接觸資料中也得到了證實。
2017 年 12 月到 2018 年 11 月,其它 47 家在加州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汽車的公司,在近 200 萬英里的記錄里程中累計脫離 3040 次。
2019 年的時候,蘋果縮小了統計口徑。在 64 次脫離接觸中,有 52 次為系統引發、另 12 次是人工強行接管,最常見的解釋為含糊其辭的‘控制差異’。
至於傳說中的蘋果自動駕駛技術(Project Titan)將於何時與大家正式見面,目前仍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