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3

    不戰而屈人之兵  

    孫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思想對人類社會文明和對當代和平的巨大貢獻不言而喻,對核時代的重大指導意義也十分明顯。

    一是核時代為有效地制勝對手提供了思想武器。

    武器是進行戰爭的工具,但是一旦某種武器的破壞性及其使用後果大到人們難以控制的程度,這種武器的使用就會成為政治選擇時的難題。核武器正是這樣一種武器。

    西方軍事學術界認真研究了孫子的戰略理論,深刻體驗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在核武器時代的重大理論價值,提出了“孫子核戰略”,從而為孫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戰略攻心思想揭開了現實指導意義的門扉。

    二是核時代為各國在利益角逐中獲勝指明瞭方向。

    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上兵伐謀”是核時代國與國之間的利益角逐中制勝對手、實現“屈人之兵而非戰”的最好武器,誰忽略它,誰就會遭到失敗,進而為核時代各國在利益角逐中獲勝指明瞭方向。

    三是核時代為各國對自身戰略的思考和探索注入了活力。

    核大國已經將首先透過威懾,力爭達成“不戰而屈人之兵”,一旦失靈,則以實戰取勝或以實戰求得止戰作為其核戰略思想。

    中等核國家有些已奉行“有限核威懾戰略”,透過維持一支有限但有效的戰略核力量,在遭到大國攻擊時,使其付出巨大的代價,從而達到懾敵衛己的目的。

    擴充套件資料:

    原文: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譯文:

    用兵的指導法則是:使敵國完整歸順、不遭戰火蹂躪,為上策;反之,擊破敵人、血戰千里,則非上策。兩軍對陣,使敵方全軍降服,是上策;殲滅敵軍、殺人盈野,為下策。因此,百戰百勝,不能算是最好的;不必血戰就能使敵人屈服,才是最完美的戰略。

    註釋:“軍、旅、卒、伍”均為古代軍隊編制:五人為伍,百人為卒,五百人為旅,一萬兩千五百人為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茉莉花的葉子發黃脫落,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