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51339649306

    湖北、湖南、貴州、四川一帶,端午節又分為五月初五“頭端陽”(大端午),五月十五為“大端陽”,五月二十五為“末端陽”。漵浦縣從五月初五一直過到十五。《漵浦縣誌》上記載有這樣一段話:“端午做角黍、飲蒲酒、簪艾葉、插朱符,為競渡之戲,而俗以初五為小端午,望日為大端午。”大端午這一天,漵浦人做粽子、飲蒲酒、划龍舟,河兩岸人山人海,觀者如雲,十分熱鬧。漵浦有此民俗相傳,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為了統一全國,武威將軍劉尚帶兵徵湘西,全軍覆沒。在朝廷無將可使之際,年逾六旬的伏波將軍馬援主動請戰。馬援曾有兩句名言,一句叫做“大丈夫立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另一句叫做“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漢光武帝劉秀考慮到他年紀大了,頗猶豫。馬援則一再聲言自己尚能披甲上馬,並且當著劉秀的面,“據鞍顧眄,以示可用”,終於使劉秀消除了疑慮,誇讚他說:“矍鑠哉是翁也!”馬援舉兵之時,正值農曆五月初五,士兵面帶難色,馬援厲聲說:“端午佳節,蠻酋必醉,進可成功今日乃小端陽也,後將與諸將過大端陽。”當即進兵,果然對方因過端午喝得醉醺醺的,毫無防備,不幾日就被馬援打敗了。五月十五日這一天,馬援殺豬宰羊,犒勞將士。自此之後,漵浦便把農曆五月初五定為小端陽節,五月十五定為大端陽節,一直沿襲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了。在屈原故鄉秭歸有三個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為“頭端陽”,五月十五為“大端陽”,五月二十五為“末端陽”。秭歸人從農曆四月底就開始忙碌:泡糯米,殺雞鴨、掃庭院,備鑼鼓,修龍舟……。到了五月初五頭端陽這天,人們開始包粽子、煮雞蛋、吃大蒜、喝雄黃酒,還採來白艾和菖蒲用紅紙條紮成束後懸於門前。到了農曆五月十五這天,各家各戶備下佳餚接女兒、女婿回家同享,俗稱“過大端陽”,這期間的重頭戲包括划龍舟、投粽子、辦詩會,這種熱鬧的節日氣氛一直持續到農曆五月二十五日也就是“末端陽”,前後長達20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霸道4000中控按鍵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