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傳播者的網路時代,還會有人在意錯別字和邏輯錯誤麼?答案是肯定的,不過這些人不一定全活躍在電腦背後,出版社裡的校對們依然過著和以前一樣一絲不苟甚至更嚴格的生活。
《不負時光》從一個一心想做時尚編輯卻誤入校對行業的菜鳥的視角著手,安溪悅、邢昭林和朱顏曼滋的組合真實呈現了校對、新手作家、時尚編輯、模特的生活日常,讓人看到了這些不易被觀察到的群體的生活狀態,也讓有點軸的校對“李校“深入人心。
從四歲開始跟著媽媽追一本時尚雜誌的李校夢想就是進入這家雜誌社做時尚編輯,熟知這本雜誌的風格且在實習期間格外賣力的她,本以為進入這家雜誌工作是順理成章的事兒,結果卻在臨門一腳時因為過於較真和不通人情世故,而徹底失去了這次機會。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李校在失去做時尚編輯的同時,校對科的元老級人物向她伸出了橄欖枝,陰差陽錯進入出版社做了一名職業校對的李校原本悶悶不樂,但懷著能轉科室繼續做時尚編輯的念頭強忍了下來。
真正讓她沉下心發現校對意義的是一個小男孩的考試成績因為教輔資料出錯而不及格,這個轉變點雖然算不上高明,但至少也沒有太壞。但後面為了突出李校適合校對工作且卓有成效的進行改變時,卻有點讓人匪夷所思了。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李校的第一次校對是為男主晦澀難懂的純文學作品《無足之豸》,為了校對的準確性不惜挨個查字典和百科全書,可以理解為女主比較敬業。為了更好的溝通,要來作者的郵箱進行溝通也沒有問題,但校對純文學作品時引入通俗文學的要求和理念,強行讓作者跟隨她的思路進行轉變實在有點牽強。畢竟校對工作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需要一定的文學功底和理解力,強行加戲讓人不適。
李校第二次齣戲是對知名作家雲直新作品的校對。對聊中得知新作的地點全都有據可考,李校趁著假期到寫作地考察沒問題,但因為書中塔的名字與現實不符就堅持讓作者更改並做出說明,實在讓人理解不了。尊重作者的著作權和隱私權並不算過分的要求,為了讓李校的堅持更有立場和說服力,編劇強行用李校的橫衝直撞法撬開雲直的內心,以此達到校對的作用,實在有點牽強。
第三次齣戲是在對網紅媽媽作品的校對方面。這次李校的問題終於不是吹毛求疵和強刷存在感,而在於編劇估計也是個沒生過孩子的人,明明李校在做實驗試圖進行驗證時已經很接近真相了,但偏巧發問時卻問的驢唇對不上馬嘴,完全不知道她想表達的是什麼。這個細節簡直毀了這部劇的水準,讓人匪夷所思。
對主角進行著力烘托和突出本沒有錯,但問題在於,編劇在李校這個角色的塑造上用力過猛,過分突出她的較真和認真以及對作品的改變能力,讓人覺得有點失真,進而失去對這個角色和這部劇的興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人人都是傳播者的網路時代,還會有人在意錯別字和邏輯錯誤麼?答案是肯定的,不過這些人不一定全活躍在電腦背後,出版社裡的校對們依然過著和以前一樣一絲不苟甚至更嚴格的生活。
《不負時光》從一個一心想做時尚編輯卻誤入校對行業的菜鳥的視角著手,安溪悅、邢昭林和朱顏曼滋的組合真實呈現了校對、新手作家、時尚編輯、模特的生活日常,讓人看到了這些不易被觀察到的群體的生活狀態,也讓有點軸的校對“李校“深入人心。
從四歲開始跟著媽媽追一本時尚雜誌的李校夢想就是進入這家雜誌社做時尚編輯,熟知這本雜誌的風格且在實習期間格外賣力的她,本以為進入這家雜誌工作是順理成章的事兒,結果卻在臨門一腳時因為過於較真和不通人情世故,而徹底失去了這次機會。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李校在失去做時尚編輯的同時,校對科的元老級人物向她伸出了橄欖枝,陰差陽錯進入出版社做了一名職業校對的李校原本悶悶不樂,但懷著能轉科室繼續做時尚編輯的念頭強忍了下來。
真正讓她沉下心發現校對意義的是一個小男孩的考試成績因為教輔資料出錯而不及格,這個轉變點雖然算不上高明,但至少也沒有太壞。但後面為了突出李校適合校對工作且卓有成效的進行改變時,卻有點讓人匪夷所思了。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李校的第一次校對是為男主晦澀難懂的純文學作品《無足之豸》,為了校對的準確性不惜挨個查字典和百科全書,可以理解為女主比較敬業。為了更好的溝通,要來作者的郵箱進行溝通也沒有問題,但校對純文學作品時引入通俗文學的要求和理念,強行讓作者跟隨她的思路進行轉變實在有點牽強。畢竟校對工作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需要一定的文學功底和理解力,強行加戲讓人不適。
李校第二次齣戲是對知名作家雲直新作品的校對。對聊中得知新作的地點全都有據可考,李校趁著假期到寫作地考察沒問題,但因為書中塔的名字與現實不符就堅持讓作者更改並做出說明,實在讓人理解不了。尊重作者的著作權和隱私權並不算過分的要求,為了讓李校的堅持更有立場和說服力,編劇強行用李校的橫衝直撞法撬開雲直的內心,以此達到校對的作用,實在有點牽強。
第三次齣戲是在對網紅媽媽作品的校對方面。這次李校的問題終於不是吹毛求疵和強刷存在感,而在於編劇估計也是個沒生過孩子的人,明明李校在做實驗試圖進行驗證時已經很接近真相了,但偏巧發問時卻問的驢唇對不上馬嘴,完全不知道她想表達的是什麼。這個細節簡直毀了這部劇的水準,讓人匪夷所思。
對主角進行著力烘托和突出本沒有錯,但問題在於,編劇在李校這個角色的塑造上用力過猛,過分突出她的較真和認真以及對作品的改變能力,讓人覺得有點失真,進而失去對這個角色和這部劇的興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