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說的紀錄片的流派沒有很一致的說法,常見的有格里爾遜式、真實電影式、直接電影式、新紀錄電影等,它們其實是紀錄片發展的4個階段中的一些代表:
“格里爾遜式”是最早的,20年代誕生。格里爾遜也是第一次正式提出“紀錄片”這個概念的。其主要特徵就是“畫面+解說。”但表現手段太簡單,不夠客觀,被人稱為“上帝式的獨白”。二戰後逐漸式微。
“真實電影”和“直接電影”,出現在二戰之後,取代了格里爾遜式。
“直接電影”產生於本世紀60年代初,當時,由於聲音和攝影裝置的一系列技術上的發明創造導致了紀錄電影的徹底革命,使紀錄片的拍攝更方便,更經濟,更利於抓拍到生活的原貌。“直接電影”就是當時在美中國產生以羅伯特·德魯(RobertDrew)和理查德·利科克(RichardLeacoek)為代表的紀錄片流派。他們主張攝影機永遠是旁觀者,不干涉、不影響事件的過程,永遠只作靜觀默察式的紀錄。
真實電影和直接電影幾乎是一樣的,唯一差別,在於直接電影視攝影機為安靜的現實紀錄者,以不干擾、刺激被攝體為原則;真實電影則使攝影機主動介入被攝環境,時而鼓勵並觸發被攝者揭露他們的想法。
但真實電影和直接電影的缺點是難以讓人有全域性的認識並且無法傳遞一些概念理念性的資訊。
近年來西方出現了“新紀錄電影”。
“新紀錄電影”的特徵可以概括為:(1)積極主張虛構的紀錄電影;(2)否定傳統定義的紀錄電影;(3)關注歷史問題的紀錄電影;(4)擁有大量觀眾的紀錄電影。“新紀錄電影”積極主張在紀錄電影創作中採用虛構手段,目的在於更好地揭示真實。
“新紀錄電影”尤其否定真實電影的觀念和手法。如果說真實電影注重展示“生活是怎樣的”,那麼“新紀錄電影”則偏重揭示“生活是如何成為這樣的”。由於拓展了表現手法和範圍,“新紀錄電影”吸引了大量觀眾。
紀錄片的發展,是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的。所以,紀錄片的拍攝受到的約束越來越小,表現手段是越來越豐富了。
現在人們說的紀錄片的流派沒有很一致的說法,常見的有格里爾遜式、真實電影式、直接電影式、新紀錄電影等,它們其實是紀錄片發展的4個階段中的一些代表:
“格里爾遜式”是最早的,20年代誕生。格里爾遜也是第一次正式提出“紀錄片”這個概念的。其主要特徵就是“畫面+解說。”但表現手段太簡單,不夠客觀,被人稱為“上帝式的獨白”。二戰後逐漸式微。
“真實電影”和“直接電影”,出現在二戰之後,取代了格里爾遜式。
“直接電影”產生於本世紀60年代初,當時,由於聲音和攝影裝置的一系列技術上的發明創造導致了紀錄電影的徹底革命,使紀錄片的拍攝更方便,更經濟,更利於抓拍到生活的原貌。“直接電影”就是當時在美中國產生以羅伯特·德魯(RobertDrew)和理查德·利科克(RichardLeacoek)為代表的紀錄片流派。他們主張攝影機永遠是旁觀者,不干涉、不影響事件的過程,永遠只作靜觀默察式的紀錄。
真實電影和直接電影幾乎是一樣的,唯一差別,在於直接電影視攝影機為安靜的現實紀錄者,以不干擾、刺激被攝體為原則;真實電影則使攝影機主動介入被攝環境,時而鼓勵並觸發被攝者揭露他們的想法。
但真實電影和直接電影的缺點是難以讓人有全域性的認識並且無法傳遞一些概念理念性的資訊。
近年來西方出現了“新紀錄電影”。
“新紀錄電影”的特徵可以概括為:(1)積極主張虛構的紀錄電影;(2)否定傳統定義的紀錄電影;(3)關注歷史問題的紀錄電影;(4)擁有大量觀眾的紀錄電影。“新紀錄電影”積極主張在紀錄電影創作中採用虛構手段,目的在於更好地揭示真實。
“新紀錄電影”尤其否定真實電影的觀念和手法。如果說真實電影注重展示“生活是怎樣的”,那麼“新紀錄電影”則偏重揭示“生活是如何成為這樣的”。由於拓展了表現手法和範圍,“新紀錄電影”吸引了大量觀眾。
紀錄片的發展,是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的。所以,紀錄片的拍攝受到的約束越來越小,表現手段是越來越豐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