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王眼中的娛樂

    鐳射產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實質上是組成物質的微觀粒子吸收或輻射光子。微觀粒子都具有一套特定的能級,任一時刻粒子只能處在與某一能級相對應的狀態,物質與光子相互作用時,粒子從一個能級躍遷到另一個能級,並相應地吸收或輻射光子。光子的能量值為此兩能級的能量差△E,頻率為ν=△E/h。愛因斯坦認為光和原子的相互作用過程包含原子的自發輻射躍遷、受激輻射躍遷和受激吸收躍遷三種過程。我們考慮原子的兩個能級E1和E2,處於兩個能級的原子數密度分別為N1和N2。構成黑體物質原子中的輻射場能量密度為ρ,並有E2 -E1=hν。

  • 2 # 俺不要吃菠菜

    1. 受激吸收(簡稱吸收)   處於較低能級的粒子在受到外界的激發(即與其他的粒子發生了有能量交換的相互作用,如與光子發生非彈性碰撞),吸收了能量時,躍遷到與此能量相對應的較高能級。這種躍遷稱為受激吸收。   

    2. 自發輻射   粒子受到激發而進入的高能態,不是粒子的穩定狀態,如存在著可以接納粒子的較低能級,即使沒有外界作用,粒子也有一定的機率,自發地從高能級(E2)向低能級(E1)躍遷,同時輻射出能量為(E2-E1)的光子,光子頻率 =(E2-E1)/h。這種輻射過程稱為自發輻射。眾多原子以自發輻射發出的光,不具有相位、偏振態、傳播方向上的一致,是物理上所說的非相干光。   

    3. 受激輻射、鐳射   1917年愛因斯坦從理論上指出:除自發輻射外,處於高能級E2上的粒子還可以另一方式躍遷到較低能級。他指出當頻率為=(E2-E1)/h的光子入射時,也會引發粒子以一定的機率,迅速地從能級E2躍遷到能級E1,同時輻射一個與外來光子頻率、相位、偏振態以及傳播方向都相同的光子,這個過程稱為受激輻射。   可以設想,如果大量原子處在高能級E2上,當有一個頻率 =(E2-E1)/h的光子入射,從而激勵E2上的原子產生受激輻射,得到兩個特徵完全相同的光子,這兩個光子再激勵E2能級上原子,又使其產生受激輻射,可得到四個特徵相同的光子,這意味著原來的光訊號被放大了。這種在受激輻射過程中產生並被放大的光就是鐳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年人過生日買什麼禮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