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跨鬥
-
2 # 倚齋聽風雨
筆法簡單的又何止《九成宮》,但凡古代書法的筆法都很簡單。其實所謂筆法,只是個人的寫字習慣罷了,現代人非要把古人寫字的方法解讀得深不可測,越來越偏離真實。尤其書法專業被列為大學專業之後,各種書法論文和書法理論層出不窮,更給書法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書法就是寫字,本來就不復雜,也不應該複雜。不止歐陽詢的《九成宮》,有些人在臨摹楷書的時候都要把筆法整得挺複雜,幾乎每一筆都要斷開來描畫完成。他們這樣寫,是因為入門的時候就被誤導了,如果不斷開來描畫,根本寫不出來。
同時也說明他們自身對書法的認識和解讀不合理,把書法想得太複雜。
-
3 # 使用者2886478491389
描畫的人多數學過畫畫,或跟美術老師學書法。更為嚴重的是,這些人在寫行草書時,單個字之間 或字與字之間筆畫是斷筆意的,由於畫畫的職業習慣,描畫一下。影片寫字的這樣人大有人在,不稀奇。
-
4 # 子衿書法
大道至簡。魏晉筆法本來就是極盡自然之道。歐陽詢雖說是唐初四傑,但他在唐代的時間只有十幾年,大半生在隋朝和南陳渡過。
他的筆法繼承了王羲之簡約的用筆,而在結構上覃思妙想,極盡嚴謹之能。
現在的書法家在臨寫《九成宮》時,整得很複雜。這個現象不只是現在,早在中晚唐時,簡約的筆法,被柳公權弄得複雜了。初唐時期從王羲之那裡繼承下來的直接了當的露鋒起筆,變成了笨重的頓筆轉折。方折頭成了柳體字的標識。
柳公權學習的是歐陽詢,為什麼會有這個複雜而又笨拙的起筆呢?只能說當時的風俗喜歡這樣的形態。至於是柳公權讓世人喜歡他的這樣寫法,還是俗風就是這樣,這不重要。
到了清代,頓筆轉折的起筆,變得更加複雜。這時候玩出了“逆起藏鋒”的所謂篆籀筆法。這和當時乾隆皇帝的喜好分不開。從他收藏的“快雪時晴帖”中可以看出,乾隆皇帝視如珍寶的這個帖,完全沒有王羲之簡捷勁健的自然用筆。而是每個筆畫都藏鋒,那怕是在字當中,也要藏。
到了現代,“逆起藏鋒”又變得更加複雜,成了“欲左先右,欲豎先橫,麻花扭轉折回”的超級描畫法。把本來直起直下的寫法,不斷的添枝加葉,添油加醋,到現在的畫蛇添足,越寫越差,越寫越醜,寫字變成了畫字。
-
5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我覺得,各位說的很明白了,我就發幾個動態圖吧。古法用筆技法應該是,自然書寫狀態,沒有描畫的動作。如圖:
回覆列表
一、九成宮筆法一點不簡單。他是集魏晉楷書,漢隸,魏碑、隋朝書法之大成。
二、臨字必須一筆到位,不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