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案例:海爾&美泰
兼併背景
美泰公司是一家有著100多年曆史、身價高達47億美元的美國老牌家電企業,以生產吸塵器、洗衣機、電冰箱為主營業務,是美國家電市場的第三大企業,位居惠爾浦(Whirlpool)和力諾國際(Lennox)之後。 由於美泰公司生產成本過高,近年來業績每況愈下,2005年美泰欲尋求收購公司。
海爾關注這一收購物件與其較早進入美國有關,美泰在美國當地市場的營銷網路是最有價值的優勢之一。
失敗原因:
1)缺乏公關策略
美泰有著近2萬名的員工然而海爾公司並沒有將與員工的溝通作為其重要工作之一。
國際傳播領域專家約瑟夫-布魯曼菲爾德(JosefBlu-menfeld),在海爾在競購案還被國內看好時就作出此悲觀預言:在競購過程中,海爾暴露出了傳播和公關方面能力的不足,將使未來的中國企業收購變得更加困難。
海爾美國公司發言人在被問到如何聯絡海爾管理層時,只撂下一句“我也不知道”就沒了下文。而正是海爾(美國)拒絕了《DesMoinesRegister》(美泰所在Iowa州的地方媒體)的採訪,從而給當地民眾傳遞了一個負面的訊號。此舉引起美泰當地工人的不滿。工會在跨國收購中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失去了工會的支援,海爾的競購自然舉步維艱。
布魯曼菲爾德認為:“如果正確地向美國公眾解釋,我認為公眾將會支援中國的加盟。但問題是這樣的‘正確解釋’幾乎從未有過。中國沒能使用公關策略去形成有利於自身的美國輿論。”
2)競購價格過高
自從美國最大的白色家電製造商惠而浦加入美泰競購戰,提出13.5億美元的收購價格後,價格就開始不斷攀升。海爾選擇了退出。惠而浦先後三次提高收購價格,最終以總報價23億美元得到美泰的肯定。
3)整合面臨困難
FTN Midwest證券分析師Eric Bosshard認為,雖然海爾對美泰有意,但可能在盡職調查過程中發現,整合美泰的工作過於艱難,所以只好中途放棄。如果海爾收購美泰,將面臨在美國境內推廣兩大品牌的問題,為推廣美泰品牌注入資金。
4)牽涉政治因素
海爾目前雖由私人管理,但仍然由國家控股。在各種媒體的渲染下,海爾被描述成危險的外國掠奪者,渴望從美國買家手裡搶走有價值的資產。而與海爾併購案同時間的中石油併購案也被認為政治到因素,這成為收購失敗的另一原因。
失敗案例:海爾&美泰
兼併背景
美泰公司是一家有著100多年曆史、身價高達47億美元的美國老牌家電企業,以生產吸塵器、洗衣機、電冰箱為主營業務,是美國家電市場的第三大企業,位居惠爾浦(Whirlpool)和力諾國際(Lennox)之後。 由於美泰公司生產成本過高,近年來業績每況愈下,2005年美泰欲尋求收購公司。
海爾關注這一收購物件與其較早進入美國有關,美泰在美國當地市場的營銷網路是最有價值的優勢之一。
失敗原因:
1)缺乏公關策略
美泰有著近2萬名的員工然而海爾公司並沒有將與員工的溝通作為其重要工作之一。
國際傳播領域專家約瑟夫-布魯曼菲爾德(JosefBlu-menfeld),在海爾在競購案還被國內看好時就作出此悲觀預言:在競購過程中,海爾暴露出了傳播和公關方面能力的不足,將使未來的中國企業收購變得更加困難。
海爾美國公司發言人在被問到如何聯絡海爾管理層時,只撂下一句“我也不知道”就沒了下文。而正是海爾(美國)拒絕了《DesMoinesRegister》(美泰所在Iowa州的地方媒體)的採訪,從而給當地民眾傳遞了一個負面的訊號。此舉引起美泰當地工人的不滿。工會在跨國收購中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失去了工會的支援,海爾的競購自然舉步維艱。
布魯曼菲爾德認為:“如果正確地向美國公眾解釋,我認為公眾將會支援中國的加盟。但問題是這樣的‘正確解釋’幾乎從未有過。中國沒能使用公關策略去形成有利於自身的美國輿論。”
2)競購價格過高
自從美國最大的白色家電製造商惠而浦加入美泰競購戰,提出13.5億美元的收購價格後,價格就開始不斷攀升。海爾選擇了退出。惠而浦先後三次提高收購價格,最終以總報價23億美元得到美泰的肯定。
3)整合面臨困難
FTN Midwest證券分析師Eric Bosshard認為,雖然海爾對美泰有意,但可能在盡職調查過程中發現,整合美泰的工作過於艱難,所以只好中途放棄。如果海爾收購美泰,將面臨在美國境內推廣兩大品牌的問題,為推廣美泰品牌注入資金。
4)牽涉政治因素
海爾目前雖由私人管理,但仍然由國家控股。在各種媒體的渲染下,海爾被描述成危險的外國掠奪者,渴望從美國買家手裡搶走有價值的資產。而與海爾併購案同時間的中石油併購案也被認為政治到因素,這成為收購失敗的另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