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馬行文

    搖滾樂是在西方的文化歷史背景下產生的,自它產生到現在,幾十年來西方樂評家和搖滾藝術家對搖滾樂下過無數的定義,但是這些定義仍不能取得人們一致的認同。這種情況,在中國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因為任何理論的嚴謹性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所以中國搖滾音樂家對什麼是搖滾樂這個問題的回答同樣也是眾說紛紜。

     提到搖滾樂,不可迴避的是它內容上的屬性,也就是搖滾精神。我們說今天對搖滾樂的認識存在混亂,實際指的就是對這種精神的認識不能統一。無論樂隊是否承認他們在表現搖滾精神,但是音樂總是存在精神的,無非是對精神的理解和表現有所不同。梁和平曾強調這種精神就是反抗一切讓人丟失自己的東西;而丁武則認為這種精神可以透過音樂的情緒來表現,不一定讓歌詞那麼尖銳。其實他們三個人的說法並不矛盾,我們將這三點合起來看,思路反倒清晰了。 搖滾精神說得的哲學一點就是人類追求生存自由的一種精神;說得通俗一點就是透過音樂來反大眾化的東西,因為順從大眾的就是失去個性的、媚俗的和流行的。如果人們簡單地把搖滾精神理解為憤怒、理解為反傳統,是不合中國實際的。

    搖滾樂的正式產生是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但是這個名詞卻在50年代初期就已出現。1951年,克利夫蘭電臺唱片節目主持人艾倫·弗裡德(Alan Freed)從一首節奏布魯斯歌曲《我們要去搖,我們要去滾》中創造出了"搖滾樂"這個名詞。1955年,電影《黑板叢林》 的上映對搖滾樂的產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它講述的是一群學生造反的故事。一位中學教師面對這群學生唱起了一首歌,這首歌就是影片的插曲《晝夜搖滾》 。這首歌曲在青少年中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1955年7月,《晝夜搖滾》在波普排行榜上獲得第一名,標誌著搖滾時代的到來。它的演唱者比爾·哈利,也因此成了青少年崇拜的第一個搖滾樂偶像。從此,搖滾樂開始風靡全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影忍者》裡,有哪些速度夠快的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