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5084886509

    孫子兵法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時地利人和者,戰無不勝也。

    天時自不必說,不論明朝還是清廷都處於封建王朝階段,而西方正經歷工業革命,各方面實力日益劇增。地利方面,清廷接管了明朝大部分土地,甚至還有擴張。那為什麼打不過區區西方國家和小日本呢?筆者認為主要還是因為人的原因。清朝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勢力人心已失,他們更加不敢重用人才,人才也不願為清狗所用,4000八國聯軍攻入紫禁城,燒殺搶掠,如入無人之境,據說京城百姓無不張燈結綵,奔走慶祝。試想一下,當時百姓巴不得你死怎麼會有人救你?

    看看現在,好多人無力反抗社會的剝削,當再次有八國聯軍來的時候又有多少人,給敵人送糧食酒菜甚至女兒給他們享用呢?還指望凝聚萬億民眾抗敵,怎麼可能嗎?

  • 2 # 傅船山

    時勢不一樣了。明末時,時間是17世紀,西方剛起來,當然不是我天朝上國的對手。到清末19世紀,西方的工業革命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重工業起來,槍炮更新換代,還處於冷兵器時代的清朝如何敵得過。

  • 3 # 居安思危自強不息

    因為大明王朝建朝以後,國策就是主戰,視議和是一種恥辱。而清朝則不同,上有慈禧,下有李鴻章之流。腰桿都是軟的。

  • 4 # 老者252907801

    清朝晚期,世界上發生了

    第二次工業革命,蒸汽機在英國發明,一系列的機械工業,首先在西方得到廣泛使用,產生了堅船利炮,又能運涉重洋,由於帝國主義的性質決定,對地大物博的中國有了佔領之心。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統治者的腐敗,截留海軍軍費用於個人享樂,本身船艦兵器不能自制,全靠外購,少了經費,戰爭的資源不足,戰時那能面對強敵。綜上所述: 決策者沒有意志品質,不能動員全體國民,國力薄弱,武器落後,根深蒂固的陸權思想等等,導致晚清發生了喪權辱國的歷史悲劇。

    溫故知新,只有發展自己,跟上時代步伐,不斷鞏固國防,國家穩定,國民才有向心力,也就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哲學中事物與物質的定義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