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419813969740
-
2 # 原來的我38114366
钂是長重器械,形似叉而重大,有鳳翅钂、雁翅钂、牛頭钂、鎦金钂、鋸齒钂和流星钂等幾種。
鳳翅鎦金钂中間的利刃槍尖,稱為“正鋒”,兩面出鋒,側分出兩股,彎曲向上成月牙形。下接钂柄,全長約三米,正鋒長三十一釐米左右,兩側彎翹鋒刃長各二十五釐米,上有一點五釐米長的齒尖。
钂是長重器械,形似叉而重大,有鳳翅钂、雁翅钂、牛頭钂、鎦金钂、鋸齒钂和流星钂等幾種。
鳳翅鎦金钂中間的利刃槍尖,稱為“正鋒”,兩面出鋒,側分出兩股,彎曲向上成月牙形。下接钂柄,全長約三米,正鋒長三十一釐米左右,兩側彎翹鋒刃長各二十五釐米,上有一點五釐米長的齒尖。
鏜,中國古兵器。始於明代,是由槍發展而來的,茅元儀《武備志》載:“此器自有倭時始用,在閩、粵、川、貴、雲、湖皆舊有之,而制不同”。周緯《中國兵器史稿》也說:“鏜兵之重要者為槍頭齒翼月牙鏜,長與月牙鏟同;茅氏(茅元儀)注曰:以純鐵為之,蓋恐用生鐵則易折其翼也;鐓亦有尖刀,可倒用為刺兵,左、右、中三面均可刺,其齒形鏜則兼有碴兵、句兵之用,誠屬利器,惟恐使用較難,須經過精細之練習耳。”鏜在清代應用甚廣,爾後,逐漸減少。
鏜一般頭的兩邊形似馬叉,中間似劍狀。它上有利刃,稱正鋒,長1尺半,尖銳如槍,橫有彎股刃,兩鋒中有脊。鋒與橫刃互鑲,並嵌於七、八尺長的柄上,柄下端有長約半尺的梭狀鐵鑽。鏜的形狀較多,主要有:月牙鏜、四節鏜、五齒鏜、三節鏜、雁尾鏜、雁翅鏜、雁嘴鏜、鳳翅鎦金鏜、鋸翅鏜、金牛鏜、燕子鏜、鳳翅鏜、夜戰鏜、牛頭鏜、燕子鏜、雷震鏜等。
鏜長而重,多為力大身高者使用。使用時多是兩手交換,有時左把在前,有時右把在前。它的基本技法有:捕、折、翻、撩、勾、捅、撈、
至於“鳳翅鎏金”這幾個字的意思,所謂“鳳翅”說的是鏜兩側的刃形態如鳳翅一樣微微張開,“鎏金”是中國古代發明的一種特殊的鍍金方法,把黃金打成金箔,與水銀混合成漿狀塗覆在器物表面,等到水銀蒸發掉,器物表面就鍍有黃金了。這樣的工藝非常美觀和耐久,故宮裡好多裝飾都是這樣鍍金的,至今保持完好。
總之,這把“鳳翅鎏金鏜”就是側刃形如鳳翅、表面用鎏金法鍍金的一種兵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