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里不奚

    地處東南的越國,何以不能加入列強行列,看來卻是有點讓人驚訝的事。

    眾所周知,越國之前,出現在東南的國家,是吳國。

    春秋中期以後,吳國的聲勢極盛。本來天下格局是晉楚兩國爭霸,但到了吳王壽夢的時代,吳國忽然如天外來客般殺出,從此勢不可當。吳王闔閭時代,吳軍西進,打進了楚國的郢都;吳王夫差時代,吳軍北上擊敗了齊國,然後在黃池會盟諸候,風頭蓋過了晉國,吳國成為天下的霸主。

    就在黃池之會的時候,越國偷襲了吳國的都城,抓住了吳國的太子。吳王夫差不得不倉皇回師,最後,靠厚禮向越王勾踐買得了和平條約。但買得的和平是不可靠的。不到十年,越國的大軍就再度兵臨城下,絕望的吳王夫差只有橫劍自刎。

    這一年是公元前473年,是進入戰國時代的第三年。《史記》說,這個時候,越國軍隊橫行江淮以東,諸侯都來向越國稱賀,越王勾踐,號稱霸王。後來,那位以反戰著稱的墨子,評價國際形勢,特別標舉出四個國家最為好戰:齊、晉、楚、越。

    越國對吳國的勝利,實在有很大的運氣成份。吳王夫差虛榮心膨脹,硬是要北上爭霸,遠征二千里,以當時的交通條件,後勤補給之難可以想見(所以吳國只好使勁挖運河)。於是鬧得後方空虛,這才給了越國在背後捅刀子的機會。

    《史記・越世家》說,滅吳之後,勾踐搞的是土地大派送,“以準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於宋,與魯泗東方百里”。這是為什麼呢?

    勾踐以百里之地,覆二千里之吳,說起來是以弱勝強十分露臉,但接下來就面臨了巨大問題:短期來說,是不惜代價滅吳後,越國也精疲力盡,該怎麼面對楚國的咄咄攻勢;長期來說,是越國的經濟基礎比吳國還要薄弱,政府機構比吳國還要原始,現在擁有了這麼大ー個國家,該怎麼管理?

    勾踐滅吳之後,把都城遷到的琅琊。琅琊在今天的山東膠南縣,則是勾踐繼續北上爭霸的意圖很明顯。如此,他也就不能把“準上地”丟掉,令首都和大後方隔開,變成一塊飛地。

    所以比較合理的解釋,大概上述地區並非越國贈送給楚國的,而是楚國從越國手裡奪取的。只不過,奪取的過程太過輕而易舉所以史書上就沒留下什麼痕跡。

    勾踐滅吳之後,越國成了當時楚國以外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可是越國機構陳舊,制度落後,無法有效統治這片疆域。勾踐贏了戰爭,可是如此脆弱的“霸主”,註定無法持久。越國在秦始皇時才消失,簡直是個奇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七條獵狗讀後感的結尾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