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 幽默的詩,那就是打油詩了,先來個張打油的代表作,《詠雪》:“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後世常見有人仿效他作這類詩。宋代有位姓陸的蘇州人也作《詠雪》詩云:“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漲價。板凳當柴燒,嚇得床兒怕。”這首詩與張打油的《詠雪》詩可謂同工異曲。
清代某醫士也曾作《詠雪》詩云:“昨夜北風寒,天公大吐痰。東方紅日出,便是化痰丸。”詩人想象固然奇特,但用痰比喻雪片,不能給人以美感。因此這首詩要遠遜於張打油的《詠雪》詩。還有北宋元符年間皇族宗室有位被稱為滔大使的作詩云:“誰把鵝毛滿處扌尋?玉皇大帝販私鹽。”明代山東趙秉忠詩云:“剪碎鵝毛空中舞,山南山北不見土。”等,都比喻形象,寫得風趣幽默。
明代進士吳蘭擅長詩詞,且性情幽默詼諧。愛作打油體詩,極其風趣。一天,一位富翁拿著一幅觀世音像來請他題詩。吳蘭見畫上畫著觀世音菩薩,旁邊有仙鶴和淨瓶,瓶中插著柳枝,就揮筆題雲:“一個好奶奶,世間真罕有。左邊一隻雞,右邊一瓶酒。只怕蒼蠅來,插上一枝柳。”他用如此淺近的遊戲口吻來寫觀音,對虔誠的信佛者來說是極不嚴肅的。那位富翁非常生氣,又不好當面發作,無趣地離去。還有一次,某人拿了一幅壽星圖請吳蘭題詩。圖上畫著高額頭的壽星老人,還有蒼松、明月、白鹿、仙鶴、靈龜等吉祥的動物。吳蘭看罷,題七言絕句一首:“一枝松遮半邊月,一隻黃狗帶著雪。若無老翁持杖趕,老鷹飛來抓去鱉。”這樣,一幅莊嚴的壽星圖就變得十分滑稽可笑了。
北宋的佛印和尚博學多才,且性情幽默風趣。一天,佛印和尚和蘇東坡、黃庭堅在一起飲酒。蘇東坡興個酒令,說每人當場作一首“忙”詩,作得不好者飲酒。於是他先開始:“家有三箔蠶,沒有一葉桑,眼見春將半,看你忙不忙。”黃庭堅接著說:“家有三畝田,沒有一棵秧,眼見夏將半,看你忙不忙。”蘇東坡心想,我們把農桑都說過了,看你佛印還有什麼忙的。這時,佛印不慌不忙地說:“和尚偷婆娘,脫衣剛上床,丈夫外邊叫,看你忙不忙。”蘇、黃二人聽後大笑不止,一致認為佛印說的事最忙,兩人各認罰一杯酒。
常見的幽默詩還有很多,唐代某無名士寫打油詩云:“山上栽個拔地橛,攮進青天大半截。不是女媧將天補,窟窿掉下老天爺。”又有一首《詠日》詩云:“一輪紅日湧崔巍,就像圓圓大鍋盔。東方一天出一個,西方落了一大堆。”還有一首《詠雷電》詩云:“雷聲陣陣響連天,想是天公要吸菸。怎知老天把煙吸,一閃一閃打火鐮。”詩中提到的“鍋盔”是一種大餅,又圓又厚,陝西人叫它“鍋盔”。“火鐮”是古代用來取火的一種工具,靠金屬與火石的快速摩擦打出火星,引著棉紙,再用嘴吹棉紙生出火苗用於點菸做飯等。
哈哈 幽默的詩,那就是打油詩了,先來個張打油的代表作,《詠雪》:“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後世常見有人仿效他作這類詩。宋代有位姓陸的蘇州人也作《詠雪》詩云:“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漲價。板凳當柴燒,嚇得床兒怕。”這首詩與張打油的《詠雪》詩可謂同工異曲。
清代某醫士也曾作《詠雪》詩云:“昨夜北風寒,天公大吐痰。東方紅日出,便是化痰丸。”詩人想象固然奇特,但用痰比喻雪片,不能給人以美感。因此這首詩要遠遜於張打油的《詠雪》詩。還有北宋元符年間皇族宗室有位被稱為滔大使的作詩云:“誰把鵝毛滿處扌尋?玉皇大帝販私鹽。”明代山東趙秉忠詩云:“剪碎鵝毛空中舞,山南山北不見土。”等,都比喻形象,寫得風趣幽默。
明代進士吳蘭擅長詩詞,且性情幽默詼諧。愛作打油體詩,極其風趣。一天,一位富翁拿著一幅觀世音像來請他題詩。吳蘭見畫上畫著觀世音菩薩,旁邊有仙鶴和淨瓶,瓶中插著柳枝,就揮筆題雲:“一個好奶奶,世間真罕有。左邊一隻雞,右邊一瓶酒。只怕蒼蠅來,插上一枝柳。”他用如此淺近的遊戲口吻來寫觀音,對虔誠的信佛者來說是極不嚴肅的。那位富翁非常生氣,又不好當面發作,無趣地離去。還有一次,某人拿了一幅壽星圖請吳蘭題詩。圖上畫著高額頭的壽星老人,還有蒼松、明月、白鹿、仙鶴、靈龜等吉祥的動物。吳蘭看罷,題七言絕句一首:“一枝松遮半邊月,一隻黃狗帶著雪。若無老翁持杖趕,老鷹飛來抓去鱉。”這樣,一幅莊嚴的壽星圖就變得十分滑稽可笑了。
北宋的佛印和尚博學多才,且性情幽默風趣。一天,佛印和尚和蘇東坡、黃庭堅在一起飲酒。蘇東坡興個酒令,說每人當場作一首“忙”詩,作得不好者飲酒。於是他先開始:“家有三箔蠶,沒有一葉桑,眼見春將半,看你忙不忙。”黃庭堅接著說:“家有三畝田,沒有一棵秧,眼見夏將半,看你忙不忙。”蘇東坡心想,我們把農桑都說過了,看你佛印還有什麼忙的。這時,佛印不慌不忙地說:“和尚偷婆娘,脫衣剛上床,丈夫外邊叫,看你忙不忙。”蘇、黃二人聽後大笑不止,一致認為佛印說的事最忙,兩人各認罰一杯酒。
常見的幽默詩還有很多,唐代某無名士寫打油詩云:“山上栽個拔地橛,攮進青天大半截。不是女媧將天補,窟窿掉下老天爺。”又有一首《詠日》詩云:“一輪紅日湧崔巍,就像圓圓大鍋盔。東方一天出一個,西方落了一大堆。”還有一首《詠雷電》詩云:“雷聲陣陣響連天,想是天公要吸菸。怎知老天把煙吸,一閃一閃打火鐮。”詩中提到的“鍋盔”是一種大餅,又圓又厚,陝西人叫它“鍋盔”。“火鐮”是古代用來取火的一種工具,靠金屬與火石的快速摩擦打出火星,引著棉紙,再用嘴吹棉紙生出火苗用於點菸做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