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冥王星一樣,鬩神星也有一顆衛星,在國際天文聯合會議上該衛星被正式命名為戴絲諾米婭。冥王星和鬩神星都是外海王星天體,其軌道為海王星外的柯伊伯帶。鬩神星是在2003年被發現的,其主要成分是冰和甲烷。鬩神星的直徑比冥王星至少大15%,估計有2400千米,是已知的矮行星中最大的。鬩神星有一顆衛星——鬩衛一,軌道也像冥王星一樣有著很大的離心率,近日點的距離大約是冥王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對黃道面的傾斜角度也很大。有趣的命名根據小行星的命名常規,此星體的臨時命名2003-UB313。發現者有權決定它的名字,只要獲國際天文聯盟認可。在發現者的網站中,此小行星使用了“Lila”這名字(取名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家布朗的女兒Lilah)。該發現後來被指這是“一個感情用事的父親在大清早對網站的命名”。當時觀測鬩神星的時候,分佈在全球的26個望遠鏡被要求注意這個事件,但是隻有在智利的三個望遠鏡於2010年11月設法完成了觀測。鬩神星位於遙遠的柯伊伯帶,在執行557年後超越了海王星的軌道。雖然這是來自距太陽大約45億英里的地方,但它仍然是一個非常明亮的行星,幾乎反射了全部的光線。科學家們認為:鬩神星的光就像一層薄薄的霜裹在上面,比剛下的雪落在地球上還要亮。由於重量不同,各個星體所面臨的命運也不相同。比如,當一顆比太陽輕8倍左右的星體中心核收縮時,它周圍的氣體被吹散,只留下碳和氧構成的、堅硬的核。這就是“白矮星”。白矮星的直徑為數萬千米,雖然只是太陽的百分之一(和地球相近),但由於質量和太陽差不多,密度竟可達到每立方厘米(一塊方糖大小)一噸左右。被吹飛的氣體吸收了白矮星所發出的光,形成“行星狀星雲”,看起來十分美麗。由於觀測方向不同,我們所看到的行星狀星雲有的很圓、有的則像沙漏,從星雲的不同側面去看,形狀也各不相同。
跟冥王星一樣,鬩神星也有一顆衛星,在國際天文聯合會議上該衛星被正式命名為戴絲諾米婭。冥王星和鬩神星都是外海王星天體,其軌道為海王星外的柯伊伯帶。鬩神星是在2003年被發現的,其主要成分是冰和甲烷。鬩神星的直徑比冥王星至少大15%,估計有2400千米,是已知的矮行星中最大的。鬩神星有一顆衛星——鬩衛一,軌道也像冥王星一樣有著很大的離心率,近日點的距離大約是冥王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對黃道面的傾斜角度也很大。有趣的命名根據小行星的命名常規,此星體的臨時命名2003-UB313。發現者有權決定它的名字,只要獲國際天文聯盟認可。在發現者的網站中,此小行星使用了“Lila”這名字(取名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家布朗的女兒Lilah)。該發現後來被指這是“一個感情用事的父親在大清早對網站的命名”。當時觀測鬩神星的時候,分佈在全球的26個望遠鏡被要求注意這個事件,但是隻有在智利的三個望遠鏡於2010年11月設法完成了觀測。鬩神星位於遙遠的柯伊伯帶,在執行557年後超越了海王星的軌道。雖然這是來自距太陽大約45億英里的地方,但它仍然是一個非常明亮的行星,幾乎反射了全部的光線。科學家們認為:鬩神星的光就像一層薄薄的霜裹在上面,比剛下的雪落在地球上還要亮。由於重量不同,各個星體所面臨的命運也不相同。比如,當一顆比太陽輕8倍左右的星體中心核收縮時,它周圍的氣體被吹散,只留下碳和氧構成的、堅硬的核。這就是“白矮星”。白矮星的直徑為數萬千米,雖然只是太陽的百分之一(和地球相近),但由於質量和太陽差不多,密度竟可達到每立方厘米(一塊方糖大小)一噸左右。被吹飛的氣體吸收了白矮星所發出的光,形成“行星狀星雲”,看起來十分美麗。由於觀測方向不同,我們所看到的行星狀星雲有的很圓、有的則像沙漏,從星雲的不同側面去看,形狀也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