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65424935672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突厥勢力也趁機發展壯大起來,史書記載,突厥“控弦且百萬,戎狄熾強,古未有也”,大有入主中原之勢。竇建德、薛舉、劉武周、梁師都、李軌、王世充等地方勢力紛紛臣服於突厥,連在晉陽謀事的李淵、李世民父子面對強悍的突厥也只能俯首稱臣。彼時,李淵、李世民父子正是初起之時,萬事未定,以防進軍長安時突厥進攻後方晉陽,與其結好,年年朝貢,算是權宜之計。可唐朝建立後,仍臣服於突厥長達12年之久,這是怎麼回事呢?

    公元618年,李氏父子一掃天下,建立唐朝,突厥則虎視眈眈,覬覦中原,仍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難以一朝平滅。於是唐朝為確保萬無一失,採取保守戰略,一面維持著“友好”關係,一面逐個消滅臣屬於突厥的割據勢力,從而達到緩慢削弱突厥的目的。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八月九日正式取代李淵登基為帝。政局變動無疑是謀取中原的良機,突厥怎麼可能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時機,頡利可汗立即揮軍南下進攻涇州,而後一路挺進到武功,很快突厥主力軍便全數抵達渭水河畔,直逼長安城。此時,唐太宗剛剛登基,與突厥硬碰硬並不佔優勢,於是李世民親率高士廉、房玄齡等六騎至渭水邊,與頡利可汗協商和解。兩天後(八月三十日),雙方在長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橋上,斬殺白馬立盟,簽署了和平協議,史稱“渭水之盟”。此隱忍之舉,避免了唐朝在不利條件下作戰,穩固了唐朝初立的根基,給唐朝積蓄力量贏得了時間。

    渭水之盟後,東突厥內部分裂,兼遇大雪天災,勢力進一步削弱,而唐朝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很快政局穩定,經濟發達,還精心培養了一支精銳部隊。貞觀三年,反擊東突厥的時機已經到來,唐軍大敗突厥軍取磧口,貞觀四年(630年),大將李靖、李?蕖⒄瘧ο嗟熱寺示?妒住⒎?獲數十萬突厥軍,生擒頡利可汗,滅掉突厥,唐朝的版圖擴大到了貝加爾湖以北,多年屈辱,一朝得報。

    正所謂受得住屈辱,才撐得起榮耀,李淵、李世民父子正是因為能屈能伸、進退有度才漸漸粉碎了突厥想當拓跋道武帝第二、入主中原的企圖,保衛了華夏文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個耳朵都有聽力問題,戴一個助聽器的人,人多開會的時候可以聽的清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