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範閒不是我

    吳道子:《送子天王圖》

    吳道子,約生於685年,卒於785年,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唐代畫家。人們往往只知道他的人物畫風神飄逸,有“吳帶當風”之譽,其實他是個全才,對於山水畫的貢獻也非同小可:史稱其繪蜀道,怪石崩灘,若可捫酌,唐張彥遠認為“山水之變,始於吳,成於二李”,只是他在人物畫上的光芒更為耀目。一部中華繪畫史,最早自二千年前的晚周,已出現人物畫,至漢魏已趨於成熟,其時山水只是偶爾點綴的背景。人物畫大致分:道釋畫、神話故事畫、仕女畫、肖像畫、風俗畫等大類,而在唐以前幾乎是道釋畫、神話故事畫的天下。能夠留傳至今的,大多是一些寺廟宮殿及石窟的壁畫,很少有卷軸畫。

    吳道子性格豪爽,喜歡在酒醉時作畫。傳說他在描繪壁畫中佛頭頂上的圓光時,不用尺規,揮筆而成。在龍興寺作畫的時候,觀看者水洩不通。他畫畫時速度很快,像一陣旋風,一氣呵成。當時的都城長安是中國的文化中心,彙集了許多著名的文人和書畫家。吳道子經常和這些人在一起,相互促進、提高技藝。 吳道子主要從事宗教壁畫的創作,他創作的作品題材廣泛,數量也很大。據說寺廊壁畫有三百餘件,有記錄的卷軸畫有一百多件。其中佛教、道教題材最多,還有山水、花鳥、走獸等。《送子天王圖》這幅畫反映了吳道子的基本畫風,他打破了長期以來歷代沿襲顧愷之的那種遊絲線描法。吳道子開創蘭葉描,用筆講究起伏變化,和內在的精神力量。他在創作的時候,處於一種高度興奮與緊張狀態,很有點表現主義的味道。

    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為紙本手卷,縱35.5釐米,橫338.1釐米,傳為宋人摹本。圖又名《釋迦降生圖》,乃吳道子根據佛典《瑞應本起經》繪畫。圖分兩段,前段描繪天王送子的情節,後段描繪釋迦牟尼降生後,其父淨飯王和摩耶夫人抱著他去向諸神禮拜的故事。

    圖中繪人物、鬼神、瑞獸二十多個,人物則天王威嚴,大臣端莊,夫人慈祥,侍女卑恭,鬼神張牙舞爪,瑞獸靈活飛動,極富想象力而又畫得極富神韻。獨特的“吳家樣”線描,粗細頓挫,隨心流轉,無論是表現人物的衣紋、鬼神的猙獰,還是描繪閃爍的火光,都表現得生動貼切,遊刃有餘。作為一幅佛誕名畫,可以從中看到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後,經漢末而至盛唐,漸漸與中國文化融合:畫中的人物已經本土化,不再是眼眶深凹、臉色黝黑,如達摩樣,而完全是漢人模樣。作為一幅中國畫,又昭示著線描的一個新時代的開始:由“鐵線”衍生出“蘭葉線”,從此中國畫的線描技法大備,無怪乎蘇東坡語:“畫至吳道子,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航海技術的水兵一定在船上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