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是怎樣進化而來的,科學家們在尋找和搜尋。一種觀點認為,恐龍及現生爬行動物的共同祖先,是像蜥蜴一樣的小型動物,名叫“楊氏鱷”,約30釐米長,走起路來搖搖晃晃,靠捕捉蟲子為生,它們的後代明顯分出兩支,一支是繼續吃蟲子的真正的蜥蜴,另一支是半水生的早期型別的初龍。其中後者,也就是早期型別的初龍,與恐龍有較為可靠的親緣關係。那時的初龍是什麼樣子呢?我們還是先來看看它的代表--植龍吧。只需瞧上植龍一眼,就會明白它的外貌與鱷魚像極了,同樣是鎧甲護身,就連頭骨上也有鱷魚一樣的坑窪。主要差異是植龍的鼻孔靠近雙眼,而鱷魚的鼻孔位於頭的最前端。植龍與鱷魚一樣是肉食動物,而它們的親族也有演變成植食性動物的,但無論是吃葷的還是吃素的,早期的初龍類動物,身上都長有骨甲,身後都拖著一條粗大有力的尾巴,它能在碧水潭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恐龍是出現於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恐龍”一詞是生物學家對英文Dinosauria即“恐怖的蜥蜴”的翻譯,並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恐龍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晚期,在大滅絕中脫穎而出,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在1861年發現的始祖鳥化石,與美頜龍化石極度相似,差別在於始祖鳥化石有著羽毛痕跡 ,這顯示鳥類可能是恐龍的後代。
恐龍是怎樣進化而來的,科學家們在尋找和搜尋。一種觀點認為,恐龍及現生爬行動物的共同祖先,是像蜥蜴一樣的小型動物,名叫“楊氏鱷”,約30釐米長,走起路來搖搖晃晃,靠捕捉蟲子為生,它們的後代明顯分出兩支,一支是繼續吃蟲子的真正的蜥蜴,另一支是半水生的早期型別的初龍。其中後者,也就是早期型別的初龍,與恐龍有較為可靠的親緣關係。那時的初龍是什麼樣子呢?我們還是先來看看它的代表--植龍吧。只需瞧上植龍一眼,就會明白它的外貌與鱷魚像極了,同樣是鎧甲護身,就連頭骨上也有鱷魚一樣的坑窪。主要差異是植龍的鼻孔靠近雙眼,而鱷魚的鼻孔位於頭的最前端。植龍與鱷魚一樣是肉食動物,而它們的親族也有演變成植食性動物的,但無論是吃葷的還是吃素的,早期的初龍類動物,身上都長有骨甲,身後都拖著一條粗大有力的尾巴,它能在碧水潭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恐龍是出現於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恐龍”一詞是生物學家對英文Dinosauria即“恐怖的蜥蜴”的翻譯,並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恐龍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晚期,在大滅絕中脫穎而出,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在1861年發現的始祖鳥化石,與美頜龍化石極度相似,差別在於始祖鳥化石有著羽毛痕跡 ,這顯示鳥類可能是恐龍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