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魚是佛教用的。
木魚拼音:[ mù yú ]
基本釋義
用木頭做成魚頭的形狀,中間挖空,用小槌敲擊出聲。本來是念經時用的。後來用為一種擊樂器。
詳細釋義
佛教法器。相傳佛家謂魚晝夜不合目,故刻木像魚形,用以警戒僧眾應晝夜忘寐而思道。有兩種:一為圓狀魚形,誦經禮佛時扣之以調音節;一為挺直魚形,粥飯或集會眾僧時用之,俗稱梆。
唐 司空圖 《上陌梯寺懷舊僧》詩之一:“松日明金像,山風響木魚。”《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身披直裰掛葫蘆,手中拿個大木魚,白日沿門化飯吃,黃昏寺裡稱念佛祖念南無。”《水滸傳》第四五回:“那婦人便道:……若怕五更睡著了,不知省覺,卻那裡尋得一個報曉的頭陀,買他來後門頭大敲木魚,高聲叫佛,便好出去。”《紅樓夢》第二五回:“忽聽見空中隱隱有木魚聲。” 張天翼 《兒女們》:“他瞟了那邊一眼,瞥見五姨太太敲著木魚唸經。”
指木魚聲。
宋 蘇軾 《宿海會寺》詩:“木魚呼粥亮且清,不聞人聲聞履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一日,有遊僧乞食於塾外,木魚琅琅,自辰逮午不肯息。”《人民文學》1979年第5期:“舉目梵宮僧寮,抬頭蒼松翠柏,滿耳木魚清磬,使人頓生脫俗之思。”參閱《百丈清規·法器·木魚》。
棕筍的別名。因其形如魚,故稱。
宋 蘇軾 《棕筍》詩:“贈君木魚三百尾,中有鵝黃子魚子。” 宋 陸游 《冬夜與溥庵主說川食戲作》詩:“龍鶴作羹香出釜,木魚瀹菹子盈腹。”
木刻魚形。舊時懸於庫房前以示有餘。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府衙門職掌》:“﹝內府供用庫﹞有油蠟等庫,廳前懸一木魚,長可三尺許,以示有餘糧之意。”
打擊樂器。木製。通常為圓形( 廣東 音樂所用為長方形)。用小木槌敲擊。民族樂隊中,有按五聲、七聲或十二律排列成組者。
木魚是佛教用的。
木魚拼音:[ mù yú ]
基本釋義
用木頭做成魚頭的形狀,中間挖空,用小槌敲擊出聲。本來是念經時用的。後來用為一種擊樂器。
詳細釋義
佛教法器。相傳佛家謂魚晝夜不合目,故刻木像魚形,用以警戒僧眾應晝夜忘寐而思道。有兩種:一為圓狀魚形,誦經禮佛時扣之以調音節;一為挺直魚形,粥飯或集會眾僧時用之,俗稱梆。
唐 司空圖 《上陌梯寺懷舊僧》詩之一:“松日明金像,山風響木魚。”《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身披直裰掛葫蘆,手中拿個大木魚,白日沿門化飯吃,黃昏寺裡稱念佛祖念南無。”《水滸傳》第四五回:“那婦人便道:……若怕五更睡著了,不知省覺,卻那裡尋得一個報曉的頭陀,買他來後門頭大敲木魚,高聲叫佛,便好出去。”《紅樓夢》第二五回:“忽聽見空中隱隱有木魚聲。” 張天翼 《兒女們》:“他瞟了那邊一眼,瞥見五姨太太敲著木魚唸經。”
指木魚聲。
宋 蘇軾 《宿海會寺》詩:“木魚呼粥亮且清,不聞人聲聞履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一日,有遊僧乞食於塾外,木魚琅琅,自辰逮午不肯息。”《人民文學》1979年第5期:“舉目梵宮僧寮,抬頭蒼松翠柏,滿耳木魚清磬,使人頓生脫俗之思。”參閱《百丈清規·法器·木魚》。
棕筍的別名。因其形如魚,故稱。
宋 蘇軾 《棕筍》詩:“贈君木魚三百尾,中有鵝黃子魚子。” 宋 陸游 《冬夜與溥庵主說川食戲作》詩:“龍鶴作羹香出釜,木魚瀹菹子盈腹。”
木刻魚形。舊時懸於庫房前以示有餘。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府衙門職掌》:“﹝內府供用庫﹞有油蠟等庫,廳前懸一木魚,長可三尺許,以示有餘糧之意。”
打擊樂器。木製。通常為圓形( 廣東 音樂所用為長方形)。用小木槌敲擊。民族樂隊中,有按五聲、七聲或十二律排列成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