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歐姆談

    茶姓字源 1、茶字歷史演變 茶[茶、荼、檟、苦、荈、蔎、茗,讀音作chá(ㄔㄚˊ)] “茶”之一字,古有荼(chá、tú)、檟(jiǎ)、苦(kǔ)、荈(chá、chuǎn)、蔎(shè)、茗(míng)等諸多寫法,除“荼”為多音多義外,餘皆指茶。 秦朝以前,茶無統一名稱。至漢代時開始借用荼字,其音出自四川方言。古時四川對茶有兩種叫法,蜀地方言為“苦荼”,巴地方言為“葭”。 西漢名家司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年),是漢武帝時的西南夷通,他在公元前130年撰寫的《凡將篇》是一本啟蒙字書。司馬相如在書中提到當時一些藥名:“……蜚廉、藿菌、荈詫、白斂、白芷、菖蒲、芒硝、莞椒、茱萸”,共二十味藥材。《凡將篇》重要之處在於其最早將茶名“荈詫”列出,並以藥用的效能與其它藥材並列在一種啟蒙讀物中。“荈”字,正是他根據巴人對茶稱呼的土音,以官方正音近似的荈字加上草頭創造出來的稱“茶“的專用字;為了使大家知道正確的讀音,以“詫”字注音,這就是現在的茶音由來。 唐朝以前用“荈”表示茶字的資料很多,如“姜、桂、茶荈出巴蜀”,吳孫皓“密賜茶荈以代酒”,《荈賦》,“……晚取為茗或一日荈”,“出御荈”,還有左思的《嬌女》詩中有“心為茶荈劇”等詞句。到唐玄宗御撰《開元文字音義》將茶字確定下來,並經陸羽《茶經》普及和影響,有字有音的茶就統一了,但其音仍是巴南巴人稱茶的古音“荈”。 荼:是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古時“荼”字是多音多義字,不專門表示茶。“荼”字,最早見於《詩經》。《詩經·鄴風·穀風》中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之句,“荼”是否指“茶”,後人推考說法不一。最早明確“荼”字包含有茶的意義的是《爾雅》,晉朝學者郭璞在註釋《爾雅·釋木》中“賈,苦荼”時註明:“樹小如梔子,冬生(常綠的意思),葉可煮作羹飲。”這段註釋說的就是茶樹的特徵。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也說:“茶,苦茶也。”“荼”即今之“茶”字。 茗:是雲南地區的“茶”之土音,約在東漢時期始用於茶,為茶的雅稱。 檟:是從木的古“茶”字,指茶樹。 荈:從草,是專指晚採的茶葉。 蔎:是古時四川西部對茶的俗語。 “茶”字,首見於唐朝典籍《本草》一書。是由“荼”字演化而來,唐玄宗時期的《開元文字音義》一書,將“荼”字減去一筆,定為單一的“茶”字。初“茶”字與“茶”字通用,但茶聖陸羽在撰寫《茶經》之時,已一律用“茶”字。茶樹本為木本植物,將原來表示茶的“荼”字,減去一畫,改“禾”為木,使之更名副其實。這一筆之改,可謂改得恰到好處。因此在中唐以後即公元九世紀中葉,人們普遍採用“茶”字。現代除統一用“茶”字之外,間有用“茗”字言茶,但與歷史上所謂“晚採為茗”的含義完全不同,在用到“茗”字的場合,皆帶文雅別緻之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衛子夫是個怎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