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與我同行9

    現代漢語的共時音變現象,主要包括變調、輕聲、兒化。

    一、變調。在語流中,有些音節的聲調起了一定的變化,與單讀時調值不同,這種變化叫做變調。例如:普通話中上聲音節的字單念或在詞語的末尾的時候,調值不變,在兩個上聲相連,前一個上聲調值變35;在原為上聲改讀輕聲的字音前,則有兩種不同的變調,有的變35,有的變21。在上聲前:水果 瞭解 領導 演講保險 採取 產品 打擾 反感 改組 好轉 簡短 考古 老闆 美好(變35);在輕聲前 (1)捧起 等等 講講 想起(變35);(2)嫂子 姐姐 毯子 奶奶(變21)

    二、輕聲。是聲調的變化,有些音節由於音變,使原有的聲調變成又輕又短,改變了音長、音強,甚至音高和音色,失去了原有的調值。例如:東西(表示方位)東西(物)----“西”因輕聲而失去了55調值,音長和音強弱化。苗苗----同一個“苗”,重疊後第二個音節讀輕聲,失去了中升的35調值,變成輕短而帶有低降的調型。

    三、兒化。指的是一個音節中,韻母帶上捲舌色彩的一種特殊音變現象。例如:普通話念“哪兒”的時候,這個“兒”字不是一個獨立的音節,也不是音素,而只是一個形容性符號。只表示在唸到“哪兒”(nar)這個字音的末尾時,隨即加上一個捲舌動作,使韻母帶上捲舌音“兒”的音色,這時,“哪”這個音節的韻母和捲舌母音“er”結合起來,緊密地組成一個音節,使“哪”這個音節的韻母帶上捲舌音“兒”的音色,“哪兒”就成了一個“兒化韻”,亦即兒化音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知道男生一個人在家都會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