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雪夜歸人-在路上
-
2 # 菸酒色口紅
好奇心,這是人人都擁有的一種基本心理,當然也是一種再平常不過的心理。
我們先來說說好奇心是如何產生的:
好奇心來源於我們大腦的學習能力。在這個資訊量巨大的社會背景下,我們的大腦每天無時無刻不在學習著新的資訊,感受新的事物。比如我們從小開始看到新奇的事物會想要去學習,看到不認識的東西會問爸爸媽媽這是什麼?上學了對發下來的新書本忍不住總想翻翻後面的內容:長大了看到一群人圍在一塊,會忍不住想問發生了什麼事?他們都在幹嘛等等這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和表現都充分展示了一個正常人對周圍的新鮮事物產生的一種”認知衝動“,你會想要了解它,想要熟悉它,這就是人的好奇心。
再來說好奇心被扼殺的情況:
我們先來說”扼殺“這個詞的含義:”扼殺在搖籃裡!“通常是這樣形容的。扼殺是指在事物或者想法尚未成熟之前將其毀滅。那麼好奇心是如何被扼殺的呢?我可以在這裡舉一個例子:
你和朋友正在逛街,突然遠處看到一個陌生人在吃著什麼東西,你出於好奇便問你的朋友他在吃什麼,這時候你的朋友就要說話了,注意:你朋友說的話的內容好壞就代表了你的好奇心被開啟或者扼殺與否的關鍵所在。比如你的朋友這樣說:”那是三明治啊,就是兩個麵包夾著蔬菜火腿雞蛋什麼的……“他如果是這樣的回答,你的好奇心產生的疑問得到了滿足,這就不叫扼殺。那什麼樣的回答叫做扼殺呢?他會這樣回答:”那個很噁心,你不會想知道它的名字的!“你的朋友這樣一回答,你瞬間對它就沒有了興趣,因為你的朋友告訴你”它很噁心“,直接在主觀印象上就讓你看到對於這件事物的厭惡,好奇心就直接蕩然無存了。
所以題主你明白了嗎?好奇心往往就像上面我舉的例子一樣,一個人的好奇心在通常的情況下是不會被自己的想法所扼殺的,當然這裡的前提就是你對於這個事物對於你自己來說保持有充分的好奇心,往往好奇心的扼殺來源於外界因素,比如你朋友的一句話,你突然看到的一條關於這個事物的資訊,或者是一件能夠讓你對其他事物產生好奇的事物,比如說你正在看鳥在天上飛來飛去,你對這群鳥是如此的好奇,它們究竟在幹什麼?這時候一陣風颳過來,鳥都非開了,你可能因為這陣風而”掃了興致“(就是好奇心被扼殺的情況)或者產生新的想法”風是打哪來的?這是什麼風“等等都有可能。
所以好奇心通常被外界的因素干擾到我們對事物產生的興趣而被扼殺或者轉移,這其實也是正常現象,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有著較強的學習和分析以及篩選能力,就如同時常我們所說的”掃了興致“一般,這其實都是正常現象。
回覆列表
扼殺好奇心的是人的功利心,是每次問:“這學了有什麼用”時被扼制住的,因為我們就此把自己的求知範圍限制在了限時的實用性上,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好奇心也會在我們失去質疑精神時溜走,因為沒有質疑精神,就會屈服於權威,被動地接受資訊,從而輕易地被洗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