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普遍存在。因為脾氣好的人,大家都會發好人卡。並預設為對某些事不敏感,留有被虐的餘地,因為你不會撕破臉皮,不會有任何威脅。
值不值得交。你和別人相處,總不能覺得別人都和你想的一樣吧。每個人看對同一件事的角度和取捨都不一樣啊。你意識到自己幫助了他們,但別人感覺就像燥熱時上天吹了一陣涼風來而已,順勢。某種程度態度即反映在行動上,你在乎是別人對你的態度還是你們根本想的就不一樣。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都是互相制衡的,你進我退,才能締造一個和諧的氛圍和環境。比如帝王和君臣。人性都有弱點,對威脅的事物會更加切身意識到自己的利益,對好的事物就不會這麼敏感。很多世界規律是基於此產生,比如弱肉強食。
和盆友相處,讓別人對自己有一個良好或者正確的認知,難道不是處理關係的前提嗎?你盆友對你的認知就是,好人,熱心腸,幫忙不計回報,好處理。於是他們不需要對你願意甚至樂於去做的事做出過多的心裡負擔,比如感激,記在心裡以圖回報你等等。所以為啥子有時候第一印象很重要,或者說世間人慢慢都不敢用自己真實的面貌對待別人。這樣的人,大都會受傷。
可能你覺得朋友就該真心相待,你確實是一個真心待人的人,以為將心可以比心,但真心不一定換回真心。因為你的真誠很容易被得到,投入小自然回報小。
反向推理,你希望有什麼樣的朋友,就做出什麼樣的表現。你希望他們能知道幫忙是互相的,拒絕是本分,告訴他們你是這樣一個人,氣味不同的人處不到一起,不必為此難過,這些人也許還會再遇到,但永遠不可能陪你走過很長時間。知音這個詞不是造著玩的,互相理解很重要,這才是將心比心,不然什麼都要解釋。
讓他們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也不是做樣子,別人多說幾句你就恢復自我原貌了。拿出自己的氣勢,無法安於現狀,就要做出改變,讓別人意識到,也要無畏這種改變所帶來的人際關係和內心的變化。意識到你們的相處是有問題的,改變不是一件壞事,窮則思變,困則思改,你遲早會改變成一個更好的人,現在不變,你就是花更長時間去進步而已。
有點跑題但是也算貼近,最近看羅傑·道森的《優勢談判》裡,鉗子策略就是說,告訴別人:非常抱歉,我想你可以做得更好。
如果你都不思考一下就說,這是我做的最好的了,我也沒法做的更好了,你就是把自己的路給堵死了。
我特別喜歡一句話:有什麼比現在做的更好?這是我用了5年的QQ簽名-.- -.-
over
按你的邏輯預想到的結果如果和他們的實際行為不一致的話,應該換個角度來處理你們之間的關係了。你幫助別人會讓你舒服,這是你的行為習慣,對自己性格的把握也是一種框住你的框架。意識到問題的人,才是開啟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是的,普遍存在。因為脾氣好的人,大家都會發好人卡。並預設為對某些事不敏感,留有被虐的餘地,因為你不會撕破臉皮,不會有任何威脅。
值不值得交。你和別人相處,總不能覺得別人都和你想的一樣吧。每個人看對同一件事的角度和取捨都不一樣啊。你意識到自己幫助了他們,但別人感覺就像燥熱時上天吹了一陣涼風來而已,順勢。某種程度態度即反映在行動上,你在乎是別人對你的態度還是你們根本想的就不一樣。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都是互相制衡的,你進我退,才能締造一個和諧的氛圍和環境。比如帝王和君臣。人性都有弱點,對威脅的事物會更加切身意識到自己的利益,對好的事物就不會這麼敏感。很多世界規律是基於此產生,比如弱肉強食。
和盆友相處,讓別人對自己有一個良好或者正確的認知,難道不是處理關係的前提嗎?你盆友對你的認知就是,好人,熱心腸,幫忙不計回報,好處理。於是他們不需要對你願意甚至樂於去做的事做出過多的心裡負擔,比如感激,記在心裡以圖回報你等等。所以為啥子有時候第一印象很重要,或者說世間人慢慢都不敢用自己真實的面貌對待別人。這樣的人,大都會受傷。
可能你覺得朋友就該真心相待,你確實是一個真心待人的人,以為將心可以比心,但真心不一定換回真心。因為你的真誠很容易被得到,投入小自然回報小。
反向推理,你希望有什麼樣的朋友,就做出什麼樣的表現。你希望他們能知道幫忙是互相的,拒絕是本分,告訴他們你是這樣一個人,氣味不同的人處不到一起,不必為此難過,這些人也許還會再遇到,但永遠不可能陪你走過很長時間。知音這個詞不是造著玩的,互相理解很重要,這才是將心比心,不然什麼都要解釋。
讓他們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也不是做樣子,別人多說幾句你就恢復自我原貌了。拿出自己的氣勢,無法安於現狀,就要做出改變,讓別人意識到,也要無畏這種改變所帶來的人際關係和內心的變化。意識到你們的相處是有問題的,改變不是一件壞事,窮則思變,困則思改,你遲早會改變成一個更好的人,現在不變,你就是花更長時間去進步而已。
有點跑題但是也算貼近,最近看羅傑·道森的《優勢談判》裡,鉗子策略就是說,告訴別人:非常抱歉,我想你可以做得更好。
如果你都不思考一下就說,這是我做的最好的了,我也沒法做的更好了,你就是把自己的路給堵死了。
我特別喜歡一句話:有什麼比現在做的更好?這是我用了5年的QQ簽名-.- -.-
over
按你的邏輯預想到的結果如果和他們的實際行為不一致的話,應該換個角度來處理你們之間的關係了。你幫助別人會讓你舒服,這是你的行為習慣,對自己性格的把握也是一種框住你的框架。意識到問題的人,才是開啟另一個世界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