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著調先生醬古
-
2 # 伯德小姐
在郭德綱出現之前相聲已經成為晚會可有可無的零食,相聲表演已經不能為相聲演員帶來與自身實力匹配收入,儘管他們沒有放棄對相聲的那份情感,無奈為生活所迫紛紛轉行小品舞臺,八十年代大紅大紫的姜昆在2002年以後基本就很少出現在觀眾的視線中,馮鞏劉偉大兵等人成了小品表演舞臺的常客,趙保樂轉行做了主持人,牛群乾脆去安徽蒙城去當了代理縣長,相聲演員的轉行使相聲行業人才青黃不接而逐漸凋零,傳承幾近斷檔。
就在相聲最低迷時刻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異軍突起,儘管他的相聲風格從開始出現就備受爭議,一些所謂的相聲名家雖然自己沒有什麼能夠拿得出手的作品,但是相聲講究師承門派,儘管郭德綱相聲作品頗受觀眾喜歡和認同,但是他沒門沒派的野路子自然要受到名門正派的打和歧視壓,幸虧侯耀文在於謙的引薦下力排眾議在2004年收郭德綱為徒,才讓郭德綱在相聲界有了師承和名分,成就了郭德綱今天的輝煌。
郭德綱把高高在上的電視相聲重新請回了民間,並且被賦予了新的元素,他的相聲來自百姓貼近生活接地氣雅俗共賞,讓頻臨沒落的傳統藝術重新煥發了生機,沒有郭德綱承上啟下發揚光大,年輕人還有幾個明白說學逗唱是怎麼回事?誰還知道傳統相聲歷史起源?更沒有人知道太平歌詞小曲小調,郭德綱讓年輕人喜歡上了相聲,喜歡上了其他門類的傳統曲藝,他把中國的相聲藝術推向了新的高度,讓這門古老的藝術煥發了活力,功不可沒。
相聲原來是民間藝人在街頭茶館表演的用以養家餬口一門手藝,觀眾愛聽什麼就表演什麼,觀眾是街頭茶館相聲藝人的衣食父母,解放後街頭藝人走進了國家的藝術團體,相聲被裝進了收音機,80年代以後相聲走進了電視裡並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在娛樂民眾的同時,又承擔起了教育引導民眾歌頌時代的責任,相聲被打上了時代的印記,郭德綱和姜昆他們分別引領了一個世代的潮流,歷史大潮註定了他們各領一代風騷,他們是時代的驕子。
-
3 # 小松鼠懂教育
及時沒有郭德綱和德雲社,仍然會有很多人聽相聲。相聲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歷經百年滄桑,已經徹底融入到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即使沒有德雲社,肯定還會有其他相聲社團,只是德雲社名氣稍大些而已。
-
4 # 今曉良辰
當然會有很多人聽!德雲社開闢了創新的相聲,讓大家笑聲不斷!可是仍然有很多的相聲工作者也在不斷創新!比如說相聲新勢力盧鑫玉浩,比如說高曉攀尤憲超,大家都在創新!
-
5 # 1563157
相聲是肯定會有人聽,但絕對不會有這麼高的收視率,也不會有這麼多年青人的喜愛。德雲社郭德綱大師真正傳承發揚傳統文化做了具大貢獻,不是誰能抵毀和抱著個人呈見來說三倒四。因為今天的觀眾都看的很清楚去做出公正的評判,說三俗是沒有任何理由,相聲就是讓老百姓在工作中解壓,找到生活餘後的快樂!回顧原來的相聲那個沒有辦演過女人和老太太,他就是生活中的樂趣。只不過讓德雲社以實具進,經過改革創新把相聲演的更活潑,有新喜深受年青人和廣大觀眾喜愛。
-
6 # 自由的旭日Vx
郭德綱對相聲這門藝術的發揚光大有功不可沒功勞,在德雲社還沒有成立前,相聲這門藝術已經快消失了。對於這個問題廣大的人民群眾心裡都有數。
-
7 # 再展雄風47731810
相聲在沒有德雲社出現的時候基本上被小品所取代,從德雲社出現以後才又被大家認可,也就是德雲社的相聲讓人們知道還有一種生活樂趣的存在,
回覆列表
按照唯物主義觀點,如果沒有郭德綱,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也會出現李德綱趙德綱。但那肯定會晚十年八年。就像鄧小平說的:“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的領導,華人民至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很多年才能取得勝利”
為什麼會這樣呢?上世紀以侯寶林大師為代表的一批相聲大家對相聲進行了文明的改良。但並沒有跟現實脫節,還具有相當的民眾基礎。改革開放以來也湧現了一批有代表性相聲作品與名家。馮鞏牛群相聲可以看作是最後的輝煌。自他們之後,殿堂級別的相聲幾乎絕跡。為什麼會這樣呢?以娛樂為目的的相聲,兼顧寓教於樂功能的相聲,越來越多地被賦予了政治作用。這直接影響了它的發展。這樣的相聲使人笑的很虛偽。
郭德綱這時拾起了過去相聲大家所摒棄的糟粕部分,並加以改進貼近生活,針鋒相對其廟堂相聲。這也並非是其成功的關鍵。其成功的關鍵還是其深厚的藝術功底和現場插科打諢的應變能力。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個人好糊弄,要糊弄這麼多人那沒兩下子是辦不到的。
說他迎合觀眾低階趣味也好,說他本身就是三俗的俗人也好。郭德綱和德雲社畢竟扛起了相聲大旗。他能得到業內業外專業非專業人士的共同承認,歸根到底還是活兒好。這點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