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ovE1005XZ

    甲骨文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最成體系的文字,具有重要價值和重大意義。甲骨文都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因之而得名。

    經專家考證,甲骨文最初是用來占卜記事的。在安陽小屯村,曾出土了一大批龍骨。據專家介紹,這些龍骨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國商代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商代統治者非常迷信,什麼事情都要進行占卜,例如農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未來會不會有災禍、天會不會下雨、打仗能不能勝利,以至於做夢、生育、疾病等等事情都要進行占卜,以瞭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

    從甲骨文發現至今,已收集約十五萬片有字甲骨,其中單篇文章最長者達百餘字。並且在這約15萬片的有字甲骨中,竟然含有4500多個不同的文字圖形,其中已識別的約有1500多字,由此可見,甲骨文已是相當成熟的文字系統。另外,這些文字記載的內容非常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已經掌握的單字看,其已經具備了“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註、假借”六種造字方法。

    從文字的構造來看,後人所謂的“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假借、形聲和轉註這六種構成文字的原則,在甲骨文中都已具備,但更多的還是象形、會意、形聲和假借四種。

    象形字。都是把具體事物經過省易畫出來的,例如:(犬)、(豕)之類,是象動物的軀體;(木)、(禾)之類,是象植物的枝幹;⊙(日)、(月)之類,是取於天象;(土)、(田)之類,是取於地理;(人)、(女)之類,是象人形;(戈)、(鼎)、(塘)之類,是描繪武器、用具和建築等。

    會意字,實際上是種“象意”字,例如(即)字,左邊象食具“”,右邊象“人”,人靠近吃飯,所以“即”有“就”的意思。又如(既),右邊的人把頭調過去,表示已經吃罷了飯,所以“既”有“已經”的意思。

    形聲字是拚湊幾個象形字、會意字而構成把一種字作“形符”代表意義,把另一種字作“聲符”代表聲音。例如,(盂)字,下為意,上為音。(祀)字,左為意,右為音。

    假借字,是借用象形字的聲,來表示同音的其他事物動作的符號。但是,既經借用之後,則原字的形狀就失去了意義,而變成一種同音的代替字。例如,羽毛的“羽”借為“翌”(即明天)而字形仍作“羽”;鳳凰的“鳳”借為“風”,字形仍作“鳳”。

    從目前的甲骨文字看來,在早期即武丁前後的字中,象形字還比較多,到了晚期即帝乙、帝辛時期,象形字就逐漸少而形聲字增多,許多字的字形已基本定形。因此可以說,甲骨文字已經是一種有嚴密規律的文字系統。

    在甲骨文中除了極少數的大字是先用毛筆寫好再用刀刻外,一般的都是用專門的青銅刀直接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由於這些材料都是比較堅硬的,刻起來往往是直線條,所以絕大多數字形就成為方塊形或長方形。這種獨特民族文化藝術,一直儲存到今天。甲骨文中有“冊”字,象竹簡彙集之形。商代既然有筆又有簡冊,可知當時已有寫在簡冊上的文書。現在薈聚上古文浩的《尚書》中,說是商朝遺文的有五篇,其中比較可信為真正出自商人之手的是《盤庚》三篇。周人說:“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尚書·多土》),應該是可信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承兌匯票和本票的區別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