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片好笑

      王昭君,名嬙 (音強),是西漢元帝時(公元前一世紀中葉)的宮女。南郡秭歸 (今湖北省秭歸縣)人,以“良家子”被選入宮。她因出塞遠嫁至漠北的匈奴,為匈奴呼韓邪單于 (音蟬餘,匈奴語最高首領的意思;邪音耶)稽侯珊之閼氏(音煙支,匈奴語妻的意思);對進一步發展和鞏固漢與匈奴兩族之間的團結友好關係作出了貢獻,而名垂史冊,留芳千古。因此,“昭君出塞”便成為中國歷史上民族團結和各族共同發展的一段佳話。  (一)昭君出塞的時代背景  昭君是公元前33年 (元帝竟寧元年)出塞的。那時,漢與匈奴兩族之間的關係已和漢初不同。從公元前206年漢高帝劉邦立國到昭君出塞的一百七十多年間,漢匈之間的關係時弛時張。武帝即位(公元前140年)以前,漢朝對匈奴的政策是和親,因為那時國力微弱,和親為的是以忍讓換取邊境的暫時安寧。武帝即位以後,由於國力充實,遂由和親政策改變為戰爭政策,以防禦性戰爭作為解除匈奴貴族入侵和威脅的手段。經過幾次決定性的戰役,匈奴接連大敗,到武帝末年,“匈奴孕重墮殰,疲極,苦之,自單于以下常有和親計”。後來再經過公元前71年漢與烏孫(遊牧於今伊犁河上游的一個部族)的聯合出擊,匈奴再次慘敗,屬部也乘機起來向它進攻,於是“匈奴大虛弱,諸國羈屬者皆瓦解,攻盜不能理”。從此,匈奴再也無力和漢朝對抗,時在昭君出塞前三十九年。  公元前60年以後,匈奴統治集團發生內訌,先有五單于爭立,繼有郅支單于(郅音至)與呼韓邪單于的對抗。呼韓邪在和郅支的鬥爭中失敗,被迫由單于庭出走,因怕受到漢朝和郅支的兩面夾攻,故爭取主動,與漢聯合。公元前51年(宣帝甘露三年)南下,並親自入漢覲漢帝;隨後留有居今黃河河套北面賽下,由漢朝派兵護衛他。這便扭轉了自漢初以來約一百五十年(公元前209年冒頓單于即位--51年)漢匈兩族間的敵對局面,建立了和平友好的關係。這是匈奴關係的根本轉變,時在昭君出塞前十八年。  時仍在漠北的郅支,初見呼韓邪投漢,深怕遭到呼韓邪與漢朝的聯合進攻,所以也遣使入漢奉獻(公元前51年及50年)並送侍子,以示友好。後見漢朝出兵谷支助呼韓邪,自度無力統一匈奴,乃向西(今伊梨河流域一帶)發展,與漢決裂,索還侍子,並殺死漢使者谷吉。旋為漢之使護西域騎都尉甘延壽及副校尉陳湯所殺(公元36年)。於是匈奴與漢的敵對勢力終被消滅,時在昭君出塞前三年。  “郅支既誅,呼韓邪單于且喜且懼”。喜者,以郅支已誅,政敵消除,無復後患;懼者,以郅支作為一個牽制漢朝的力量既不存在,自己原先在漢與郅支之間的舉足輕重的地位已不能再有,而漢力威強,已身孤弱,今後或不免因得罪而滅亡如郅支。這種局勢促使他只有進一步倒向漢朝才能確保安全。因此他上書言:“常願謁見天子,……今郅支已伏誅,願入朝見”。公元前33年(元帝竟寧元年)春正月,呼韓邪再入朝漢(這是他第三次入漢;第二次在公元前49年)。漢朝待他“禮賜如初”。在朝見期間,他自言“化願婿漢氏以自親”。元帝遂以宮女王嬙 (字昭君)配他為妻。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昭君出塞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離別相思愛情的詩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