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367851830794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死了,他還活著! 人的活與死不在於肉身,而在於心靈。

    人都有心靈,但是心靈卻由功能和性質完全不同的兩個部分組合而成。在不同的人描述中,它們有不同的名字,比如“意識”和“潛意識”、“醒意識”和“睡意識”、“主觀意識”和“客觀意識”、“淺我”和“深我”、“自主意識”和“非自主意識”、“雄性意識”和“雌性意識”等等,不一而足。以上這些說法,不管源自何處,都表明了人們對心靈二元性的認識。佛曰: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物事皆空,實為心瘴,俗人之心,處處皆獄,惟有化世,堪為無我。我即為世,世即為我。所謂“相”,即是我們平日生活中所見識到的諸事物之表相。“相由心生”,指事物之相狀,表於外而相像於心者。大乘義章三本曰:“諸法體狀,謂之為相。”所謂相由心生,即是闡述了一種超脫的唯心主義哲學。《金剛經》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說的是世上景象,不過光影;愛恨情仇,都是妄念。之所以見相,是由於心中有相。如來說勿著相,也就是讓弟子們不要為塵世間的幻象所矇蔽,應當一心求解脫,求大同,求真理。所以佛教講“無常”,就是沒有永遠存在的物質體,對於這些能量佛陀把它們分成五組特定的組合,稱作“五蘊”。般若心經有一句“照見五蘊皆空”,意指從沒有實體存在過,所以這五種組合會同時產生與滅亡。生、滅,形成了靈魂或者自我,也是這些生物體的存在基礎。所謂“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色就是物質,受就是感覺,想就是判別,行就是思維活動,識就是意識,共五種。所以心靈、靈魂、本我、潛意識在此本無差別,而佛陀所說的這些觀點正是日後“唯識學”所論述的基礎原理。任何物質的示現,都是我們心識所執、所緣的結果。如同量子力學所證實的現象:被觀測者,其實都是為了滿足觀測者本身的意圖而呈現的結果。也就是說,你所經歷、遭遇和看到的一切只是讓你能夠有機緣看到自己的狀況。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佛曰: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所以說,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當人的思想發生改變的時候,行為也就改變了,當人的行為改變了,人生也就改變了。所有一切的競爭都可以歸結為思想的競爭。人的心靈不會依據年齡、性別、身體狀況、家庭條件、學歷、國情、膚色、語言等外在的條件來做出選擇,或偏向於某一個過程、某一方面,也不會因為職位、貢獻而得到厚愛或遭到摒棄。思想和心靈所組成的心智,是一個人真正“我”的顯現。在人的生命中每一次經歷如果形成或產生了情緒,就會以感覺的形式儲存在阿賴耶識也就是人的心靈中。當生命中再次出現類似的境遇時,人的思想就會從心靈中將以往相關的情緒和感覺調出來,就好比打開了計算機的程式,人的行為就會不受自我意識的控制,按照以往所編制好的心靈程式進行運轉併產生相應的結果。人的生與死只是一種短暫的互動,而這種互動現象只是一種我們能夠用意識感知或者可以體驗的結果,其實我們的心靈都在,而且沒有時間與空間。人往生後,家人最重要的不是傷痛欲絕,而是感恩感恩再感恩!最好的方式是大家追憶親人生前的教導和所做出的讓自己感到驕傲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冠軍的英文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