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 1、火把節: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火把節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蜚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2、潑水節: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在傣歷六、七月,這天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潑水節,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3、拉鼓節:拉鼓節是苗族傳統節日,苗語稱希牛。大節每13年舉行一次,拉4米多長的鼓;小節每3年舉行一次,拉1.7米長的小鼓,節期均為3天。節慶活動分為箍鼓、唱鼓、拉鼓、葬鼓階段,遠親近戚紛紛前來“吃鼓”,一起歡度節日;主人們分鼓吃豬肉,殺雞宰鴨,盛情款待,整個村寨沉浸在歡樂之中。拉鼓節意在祭祀祖先,祈求風調雨順,村寨興旺,祭祀性與娛樂性融為一體。 4、端節:端節是水族傳統節日,水語叫“藉端”。端節原先是在統一的日子裡大家集中在一塊過的,後因人員過多,住地分散,為便於過節時互相往來,互相慶賀,經協商,定於水歷十二月至次年二月(農曆八月至十月)間第一至第七個亥日分期分批過節。習慣上是長房住地的人先過,晚房後過。節期忌晴,以有雨為吉,預兆是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5、走坡節:仫佬族青年傳統社交節日,節日裡,男女青年盛裝打扮,三五成群來到預約的峒場或山坡上,對唱山歌,結交友情,尋找情侶。初次相會對唱《相逢歌》,告別時,互贈毛巾、布鞋等隨身帶的小禮物;二次對歌相逢,彼此稱“雙”;第三次相逢對歌改稱“舊”。透過多次對歌,情意日增,不少青年互結同年,相愛定情。現代走坡又增添了球賽、下棋等活動內容。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 1、火把節: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火把節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蜚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2、潑水節: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在傣歷六、七月,這天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潑水節,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3、拉鼓節:拉鼓節是苗族傳統節日,苗語稱希牛。大節每13年舉行一次,拉4米多長的鼓;小節每3年舉行一次,拉1.7米長的小鼓,節期均為3天。節慶活動分為箍鼓、唱鼓、拉鼓、葬鼓階段,遠親近戚紛紛前來“吃鼓”,一起歡度節日;主人們分鼓吃豬肉,殺雞宰鴨,盛情款待,整個村寨沉浸在歡樂之中。拉鼓節意在祭祀祖先,祈求風調雨順,村寨興旺,祭祀性與娛樂性融為一體。 4、端節:端節是水族傳統節日,水語叫“藉端”。端節原先是在統一的日子裡大家集中在一塊過的,後因人員過多,住地分散,為便於過節時互相往來,互相慶賀,經協商,定於水歷十二月至次年二月(農曆八月至十月)間第一至第七個亥日分期分批過節。習慣上是長房住地的人先過,晚房後過。節期忌晴,以有雨為吉,預兆是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5、走坡節:仫佬族青年傳統社交節日,節日裡,男女青年盛裝打扮,三五成群來到預約的峒場或山坡上,對唱山歌,結交友情,尋找情侶。初次相會對唱《相逢歌》,告別時,互贈毛巾、布鞋等隨身帶的小禮物;二次對歌相逢,彼此稱“雙”;第三次相逢對歌改稱“舊”。透過多次對歌,情意日增,不少青年互結同年,相愛定情。現代走坡又增添了球賽、下棋等活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