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起源說 是關於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觀點,所有的宗教都持有這種觀點,中國古代的思想家也有人持有這種觀點。 這種觀點認為,教育與其它萬事萬物一樣,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創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體現神或天的意志,使人依於神或順從於天。 這種觀點是根本錯誤的,是非科學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到當時人類社會起源問題上認識水平的侷限。 生物起源說 代表人物是法國社會學家、哲學家勒圖爾諾與英國的教育學家沛西·能。 主要觀點是:教育活動不僅存在於人類社會之中,而且存在於人類社會之外,甚至存在於動物界; 人類社會的教育是對動物界教育的繼承、改善和發展; 教育從它的起源來說,是一個生物學的過程,生物的衝動是教育的主要動力。 生物起源學說是教育學史上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有關教育起源的學說,看到了人類教育與其他動物類似行為之間的相似性,比起神話起源說來,是一個大的進步,標誌著在教育起源問題上開始從神話解釋轉向科學解釋。其根本錯誤在於沒能區分出人類教育行為與其動物類似行為之間的質的差別。 3、心理起源說 代表人物為美國教育史家孟祿。 主要觀點是,教育起源於日常生活中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的模仿。 這種觀點不同於生物起源說,但是仔細考慮,卻也離生物起源學說不遠。因為如果教育起源於原始社會中兒童對成人行為的“無意識的模仿”的話,那麼這種“無意識的”模仿就肯定不是獲得性的,而是遺傳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後天的,也就是說,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會的。只不過,這種本能是人類的類本能,而不是動物的類本能。 以上三種教育起源學說大致反映了人們認識教育起源的歷史過程:從神話起源到生物起源到心理起源,具有一定歷史的進步性。但這三種學說沒有能建立在科學的方法論基礎上,沒有揭示出教育起源的內在動力和社會原因。 教育的勞動起源說 也稱教育的社會起源說,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說和心理起源說的基礎上,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指導下形成的。前蘇聯的教育史學家、教育學家以及中國的教育史學家和教育學家大都認可這一觀點。 “勞動起源說”的直接理論依據和方法論基礎是恩格斯的著作《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的作用》。 主要觀點可以概括為:第一,人類教育起源於勞動或勞動過程中所產生的需要; 第二,教育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社會活動; 第三,教育產生於勞動是以人類語言和意識的發展為條件的; 第四,教育從產生之日起其職能就是傳遞勞動過程中形成與積澱社會生產和生活經驗; 第五,教育範疇是歷史性與階級性的統一。
神話起源說 是關於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觀點,所有的宗教都持有這種觀點,中國古代的思想家也有人持有這種觀點。 這種觀點認為,教育與其它萬事萬物一樣,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創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體現神或天的意志,使人依於神或順從於天。 這種觀點是根本錯誤的,是非科學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到當時人類社會起源問題上認識水平的侷限。 生物起源說 代表人物是法國社會學家、哲學家勒圖爾諾與英國的教育學家沛西·能。 主要觀點是:教育活動不僅存在於人類社會之中,而且存在於人類社會之外,甚至存在於動物界; 人類社會的教育是對動物界教育的繼承、改善和發展; 教育從它的起源來說,是一個生物學的過程,生物的衝動是教育的主要動力。 生物起源學說是教育學史上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有關教育起源的學說,看到了人類教育與其他動物類似行為之間的相似性,比起神話起源說來,是一個大的進步,標誌著在教育起源問題上開始從神話解釋轉向科學解釋。其根本錯誤在於沒能區分出人類教育行為與其動物類似行為之間的質的差別。 3、心理起源說 代表人物為美國教育史家孟祿。 主要觀點是,教育起源於日常生活中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的模仿。 這種觀點不同於生物起源說,但是仔細考慮,卻也離生物起源學說不遠。因為如果教育起源於原始社會中兒童對成人行為的“無意識的模仿”的話,那麼這種“無意識的”模仿就肯定不是獲得性的,而是遺傳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後天的,也就是說,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會的。只不過,這種本能是人類的類本能,而不是動物的類本能。 以上三種教育起源學說大致反映了人們認識教育起源的歷史過程:從神話起源到生物起源到心理起源,具有一定歷史的進步性。但這三種學說沒有能建立在科學的方法論基礎上,沒有揭示出教育起源的內在動力和社會原因。 教育的勞動起源說 也稱教育的社會起源說,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說和心理起源說的基礎上,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指導下形成的。前蘇聯的教育史學家、教育學家以及中國的教育史學家和教育學家大都認可這一觀點。 “勞動起源說”的直接理論依據和方法論基礎是恩格斯的著作《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的作用》。 主要觀點可以概括為:第一,人類教育起源於勞動或勞動過程中所產生的需要; 第二,教育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社會活動; 第三,教育產生於勞動是以人類語言和意識的發展為條件的; 第四,教育從產生之日起其職能就是傳遞勞動過程中形成與積澱社會生產和生活經驗; 第五,教育範疇是歷史性與階級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