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02086823712

      一,選文

      部編版語文教材在選篇上突出四個標準:經典、文質兼美、適宜教學、時代性。如一年級教材裡面的《對韻歌》《古對今》等課文就體現了其“經典性”;一年級教材裡的《荷葉圓圓》《項鍊》《雨點兒》等就體現了“文質兼美”;一年級語文裡的《升國旗》就突出了愛國主義教育,《明天要遠足》要遠足體現了時代性。

      選文依據“四個標準”,恢復了以前的許多經典課文,“時髦文”相對減少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篇目增加了數量,革命傳統教育的課文篇目佔比有了較大的提高。例如一年級語文,在“語文園地”的“日積月累”部分,幾乎都是古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涉及到了愛黨、愛國、守法、仁愛、禮儀、環境等各個方面。

      二,體例結構

      部編版語文教材在單元結構體例上更加靈活。一是課文,二是識字,三是漢語拼音。我們把這些內容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分成幾個板塊來有序進行教學,還可以靈活穿插。如“漢語拼音”,本教材降低了漢語拼音的難度,突出了漢語拼音的工具性,讓漢語拼音服務於學生識字,是在一年級學完了第一單元后才出現的。例如在教學古詩教學時,在學生基本學會學習古詩的方法後可以穿插學習“語文園地”裡的“日積月累”。在學習完課文後,讓學生回家讀給大人聽,同時也可以要求學生回家“和大人一起讀”,其主要目的在於“親子教育”、讓學生感受到讀書的快樂,這也是新教材的一大亮點。板塊設定比以前更清晰,減少了綜合性學習,但彼此融合,中心更加突出。

      三,單元結構“雙線組織”

      按照“內容主題”來組織單元,又不像以前的教材那樣給予明確的單元主題來命名是一條線。將“語文素養”的“基礎知識”、“識讀寫字能力”、“學習習慣”、“口語交際”等基本“因素”分成了不同的“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不在了各個單元的課文或習題訓練中去。如一年級單元后的“語文園地”就明顯體現出這種特點。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研讀教材,要系統瞭解掌握各個學段的內容目標,特別是知識和能力的要求,用好《教師用書》,研究講課的重點,即知識點、訓練點,要根據學生特點,有序進行教學。

      所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從學生方面來說,重點在於培養學生“國家意識”、“目標意識”、“文字意識”、“讀書意識”、“主體意識”,從教師方面來說,要求教師要有“科研意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草金多久喂一次?